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珠光体表面浮凸的形貌及成因
作者: 刘宗昌   段宝玉   王海燕   任慧平   来源: 金属热处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氏体   珠光体   比容   体积膨胀   表面浮凸效应   T8钢  
描述: 试验将预先抛光的厚3mm的T8钢试样装入真空热处理炉中,加热到1050℃,保温40min,炉冷。随后分别用QUANTA-400型环境扫描电镜、Nanofirst-100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未腐蚀的试样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珠光体转变在抛光的试样表面也具有浮凸效应;将试样腐蚀后,进行金相分析证明是片状珠光体组织。表面浮雕形貌和珠光体组织形貌一致,并且呈现"Λ"形,浮凸峰高度20~45nm。研究认为,珠光体表面浮凸是由于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时,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比容增大,试样表面不均匀体积膨胀所致。
刘宗朝陶瓷艺术
作者: 刘宗朝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安徽黄山   书画院   陶瓷艺术   中国画   传统文化  
描述: 刘宗朝,安徽广德人,1963年生,自幼喜爱翰墨丹青,曾在安徽黄山书画院研修学习,得到名师的指点和教诲,长期以来,他始终执着于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他把传统文化融与现代瓷艺之中。其作品受到海内外名家的好评和收藏。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表面浮凸
作者: 刘宗昌   王海燕   任慧平   来源: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氏体   表面浮凸   奥氏体   珠光体   比容   体积膨胀   贝氏体  
描述: 研究相变产物的浮凸现象具有理论意义,一直受到重视。近年来,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先进设备,不仅精确观测了马氏体、贝氏体表面浮凸,还发现珠光体表面浮凸。本文综合阐述了过冷奥氏体转变为一系列相变产物的表面浮凸现象。发现珠光体(P)贝氏体(B)、马氏体(M)的表面浮凸均为帐篷型(∧)或N型,浮凸高度一般为数十nm,有平直的坡面,马氏体浮凸也不独具N型特征。各浮雕花样均对应于其各自的组织形貌。浮凸成因复杂,也是一种热处理畸变。过冷奥氏体的相变均为一级相变,即均有体积变化,转变为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时,均发生体积膨胀(比容增大)。表面浮凸是过冷奥氏体在试样表面上转变的表现,新相在试样表面形成与其在内部产生所处环境不同,相变阻力不等,新相膨胀在垂直于试样表面的外向上自由度较大,铁素体、渗碳体、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等新相均向外鼓起。因此,表面浮凸的的根源是各相比容差,相变时试样表面不均匀体积膨胀所致。表面浮凸是过冷奥氏体在试样表面上发生相变时的普遍现象,不为某一相变所独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