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Moldflow在注塑模浇口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江毅   肖任贤   余冬玲   张培栋   来源: 中国塑料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Moldflow   浇口位置   优化设计   浇口数目  
描述: 针对合理的浇口位置及数量在塑料模具设计中的重要性,借助专业模拟分析软件Moldflow对模具浇口进行了优化设计。以相机盖为实例,对其浇口位置和数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根据结果进行熔接痕和气穴情况的分析,优化了模具浇口设计,从而获得高品质的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前浪推后浪:艺术赞助“中国大学生艺术提名展”
作者: 冬冬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提名   著名画家   艺术赞助   中国大学生   杨飞云   组委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油画  
描述: 今年9月,《青涩创想计划——2008中国大学生艺术提名展》(下称“提名展”)组委会人员接过著名画家杨飞云手中那幅油画时,现场所有的人都楞了。那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长杨飞云著名的油画系列《西藏青年》中的一幅,而不久前同一系列同样规格的一件作品在某拍卖会拍出了近百万的高价。
基于VHDL语言的汽车尾灯控制器设计
作者: 王冬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VHDL   EDA   汽车尾灯控制器  
描述: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VHDL语言,基于MAXPLUSⅡ设计的新型的汽车尾灯控制器。并对控制器进行了编程下载,仿真验证正确。它的体积小、功耗低、低成本、安全可靠,能实现控制器的在系统编程,其升级与改进极为方便。
造法性条约刍议
作者: 刘文冬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法渊源   条约   造法性条约  
描述: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协议。它既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条约可分为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存在实质上的区别,只有造法性条约才是国际法渊源。
当代陶瓷艺术诞生十大名品
作者: 孙怡   王雪冬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陶瓷   景德镇   创作热情   博览会   中国   中坚力量   陶瓷艺术  
描述: 作品精彩纷呈,展区人头攒动,媒体争相报道……“中国收藏2009十大艺术陶瓷名品展”成为今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耀眼的明星。打破区域局限,定位推陈出新,鼓励激发中坚力量的创作热情,这样一个以当代艺术陶瓷为主题的活动引发了空前的关注。
国家大剧院上演艺术陶瓷大戏
作者: 王雪冬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陶瓷   景德镇   收藏   国家大剧院   中国当代   《春江水暖》  
描述: 日前,一场能够代表国内当代艺术陶瓷最高水准的盛宴——“中国收藏2009十大艺术陶瓷名品展”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金秋意浓》、《春江水暖》、《面壁图》、《果香图》……不久前在江西景德镇揭晓的10件
转变期民窑青花瓷特征及其成因
作者: 童冬生   谢志明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特征   转变期   成因  
描述: 从明万历后期到清初康熙早期,被东西方学者称作转变期。在这一政局动荡、官窑衰败时期,一代风格独特的优质青花瓷却在民窑中诞生。以特定社会为背景,从胎土用料、青花色泽及绘画风格等方面入手,分析转变期民窑青花瓷形成的条件和风格特征,以助于深入研究。
寻找
作者: 韩冬   来源: 新高考:物理化学生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冬   文学   《寻找》   作品  
描述: 小溪寻找大海,是为了让自己能奔流不息;幼苗寻找太阳,是为了让自己能生机勃勃;花蕊寻找雨露,是为了让自己能鲜艳美丽……寻找是生命绵延不绝的养料,寻找是历史不断进取的车轮。因为寻找,我们才看到了真善美的光芒,我们的生活因而变得五彩缤纷,璀璨迷人。
古希腊人体雕塑之和谐美
作者: 彭冬梅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比例   人体美   和谐美   古希腊艺术   比例关系   艺术家   雕塑家   古希腊人   人体艺术   雕塑艺术  
描述: 希腊人赞赏人与人体美,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种美与和谐。他们以人体与古神庙等,体现出一种完美的黄金比例关系,体现出和谐之美以及庄严美与恬静美。
民间文物残损 能找谁修复?
作者: 王雪冬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价值   博物馆   收藏   古籍修复   保护作用   馆藏   专家   民间   北京   文物修复  
描述: 对于馆藏文物自然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保养和修复,而在藏宝于民的今天家手里或多或少的残损文物又该去哪里修复呢?能不能修好呢?为修复这些文物又需付出多少代价呢?在辽宁藏家杨义方先生的家里有一个特殊的锦盒,里面装的并非精美奇珍,而是二十多块大大小小的瓷片。如果将这些瓷片拼接起来,将是一件完整的明代青花人物大罐。为了修好它,我费了太多心思。杨先生说,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去过北京、上海、南京等许多地方寻找修复人员,但或被博物馆拒之门外,或因修复专家事务繁忙难得一见,到处碰壁只能无功而返。想找个高水平的修复专家真如大海捞针一般!但我不会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