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仲敬干】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黔香·墨香
-
作者:
仲敬干
来源:
检察风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编辑
艺术之路
贵阳市花溪区
梅华
一级美术师
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
四川成都人
美术创作
中国文化部
-
描述:
夏培民先生,四川成都人,曾任美术编辑,现从事油画,版画、中国画等美术创作。一级美术师。现为贵州美术家协会会员,贵阳市花溪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因我认识、了解夏培民先生,全是有朋友的引见,才有我和夏培民先生的相识之旅。朋友在给我说起夏培民的绘事之前,我并不认识夏培民是何许人也。直到从友人处得到夏培民先生的画集,我才大吃一惊。去年夏季,他作为首位贵州画家在上海办起了
-
夏葆元与海上画派
-
作者:
仲敬干
来源:
检察风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连环画
油画艺术
上海
艺术家
方志敏
优秀作品
薪火相传
创作态度
雕塑
-
描述:
2013年7月26日,上海油画雕塑院举办了"薪火相传——夏葆元作品展(1968-1988)",在公开展出期内,我去了三次,每一次面对夏先生的作品时,都有不一样的感怀,所见展览汇集了夏葆元先生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优秀作品,包括油画、素描和水墨连环画三个门类的80余件精品。其中包括由上海油画雕塑院收藏的《部长与我》《清贫——方志敏》等,许多作品都是首次对外公开。
-
轻罗小扇扑流萤
-
作者:
仲敬干
来源:
检察风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节
陈逸飞
《扇》
油画
-
描述:
文/仲敬干 今年早些时候,我因置办厦葆元先生的“文革”油画《黄河忿》展出一事,而多有和夏先生接触。因本来就熟,所以聊起来就相当随便。也就在这—段时间里,在友人处(也是陈逸飞先生的生前好友)曾发现一幅陈逸飞先生的油画力作《扇》。见单一的画面上,置一民国少妇;娴静而内秀,容堆闲愁,目送秋波。陈氏风格,尽收眼底。 说来也是怪有意思的,在上海的油画界,可能没有人不知道夏葆元和陈逸飞的关系了,他们曾是“上海美专”的“油画三杰”(另—位是魏景山)。然而,在各自的艺术风格上却各有所长。他们的共性都是以人物为主的,在共性的基础上,夏葆元以“现场”感见长,陈逸飞以“典雅沉静’账,魏景山以“思想”性见长。但是陈逸飞能“脱颖而出”红遍世界,—定有其道理。 就陈逸飞先生的《扇》来说,就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作品。但是,陈先生是基于什么样的心境下成就的,已无从探问了。但我们仍然能找出些线索来,比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这是唐人杜牧著名的—首小诗。诗是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i心情的。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句用得十分含蓄,其中含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是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苏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二是从官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轻轻地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也在有意无意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那孤寂与落寞的心情,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换来的还是孤寂;三是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占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首《怨歌行》,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 陈逸飞先生所绘的《扇》意,是不是因此而来,我看未必不是!从《扇》的内涵来看,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宫女,但是从少妇的心隋、容颜上都能读出《扇》后疑似宫女的愁闷情思。 事实上,《扇》创作于1996年,是逸飞先生自1990年开始延续其“古典仕女”系列风格的重要作品。这一时期,陈逸飞除了创作“海上旧梦”经典系列之外,还有“西藏系列”、“视觉艺术”拓展等系列为风格的作品。使这一时期的陈逸飞,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走向了极致。此幅《扇》,比较明显的窥探出“古典仕女”的延续性及“海上旧梦”的闲日风情。俯瞰式的画面,和看似简单的结构,则可呈现胨逸飞先生的“视觉效果”上的成熟运用。 《扇》,美就美在纯粹“扇”也是唯一的道具,与其同类的题材相比,背景更简洁,更直观,但是作品所透露出来的“民初少妇”的韵味却更加的浓郁。 逸飞先生的作品风格几度相近,要么尽显华贵气象,要么是极具写实风格。而《扇》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同时,却一改灰黑色的背景,以乳白色的形势出现,给人以深邃的想象空间;“在精准坚实的写实技巧中,人物的眼神凝视,衣服的皱褶揉掺,更增添了现实影像中蕴含着无限遐思冥想的移情作用,使观者不仅欣赏了陈逸飞浪漫、唯美、古典写实主义的风采,也沉湎于朦胧幽远的流金岁月的情思之中。” 当然也不难看出陈先生对“扇子”的偏爱,作为道具,他的作品多有“扇”的影子,比如《深闺》、《微曛》、《红影》、《罂粟花》等等。 据藏家说,由于逸飞先生当时要赶英国“玛勃洛”画廊出版的画册,逸飞先生后来又对《扇》作了象征性的微调,直至满意为止,看得出逸飞先生对《扇》的隋有独终了。 记得一次与夏先生喝茶时,他也曾对笔者说:“逸飞很聪明,也很用功,是—位难得的全才,可惜英年旱逝,天不假年,未尽其才啊!” 对于作品《扇》,夏葆元是这样评介的:“是逸飞的风格,笔触也是。逸飞有—段时间作品背景全是墨色的,如《浔阳遗韵》《罂粟花》《丽人行》等,只有几幅是乳白色的,《扇》是其中之一吧。逸飞对自己喜欢的题材,会同时画好几幅,如《上海旧梦》《红袍》《西藏》系列等,《扇》同样也是。当然从某种意义说这也是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