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间艺术传承教育实践研究
【类型】期刊
【作者】尚华
【刊名】包装世界
【资助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广州民间艺术传承教育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09Y67)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蕴藏著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民俗之魂、艺术之根。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传承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系统论述了民间艺术的历史概念、内涵特质以及现实教育功能,强调了传承教育的必要性。在对广州民间艺术优秀资源深度挖掘、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传承实践的方法与途径。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探讨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承教育、实践研究 一、民间艺术的历史概念及内涵特质 “民间艺术”是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由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形式;是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职能分工的出现而形成的相对于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艺术而言的历史概念。 民间艺术不是由功能划分或艺术形式划分的艺术品类的集合,而是指包括民间雕刻、民间年画、民间曲艺等所有民间工艺、美术、艺术在内的、相当宽泛的艺术范畴。其特质、形态和功能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及所用材质等都远远超出宫廷艺术和文人士大夫艺术的范围。民间艺术是与生活最直接的触点,它以最粗糙、最原始的艺术形式,始终保持着艺术本原的质朴和纯真,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协调着人们的生理情感与社会尺度之间的关系,构筑着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间艺术就其现实教育功能而言,它是我们借以了解历史文化、民众社会心态的珍贵资料,是理解民族审美理想和民众情趣喜好的具象引导,是把握地方艺术特色的重要依据。广州民间艺术传承教育正是基于此因而引入大学艺术设计课堂进行的尝试性教学、开拓性实验的研究课题。 二、艺术设计专业民间艺术传承教育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是作为精神的存在,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原理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艺术设计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根据艺术设计的本质特点,艺术设计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开拓中国设计创作新纪元的历史重任;其教会学生的不仅是一种思考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还有一种对生活、对社会认知力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的更不是某一层面的技术载体,而是民族意识的根植、灵魂深处的感悟。 然而,当今艺术设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国际环境,快餐文化普遍流行,西方文化的渗透及现代人对本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漠视,不仅动摇着各类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有直接的影响。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普遍存在对高科技的崇拜,渴望早日进入专业训练,融入现代潮流、前卫群体,并驾驭电脑设计操作,不注重文化修养和基础训练。 2.不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认为民间艺术土气、俗气、落后,与年轻一代无关,缺乏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 3.被动接受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观念和视觉传达方式。盲目追求所谓的“国际风格”和“中性商品”,而不从深层次的设计目的出发,将设计中应用到的各种层面、各种含意的元素综合到“设计”这一整体中去,更谈不上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了。 4.部分学生过于迷信国外前沿设计作品,并且模仿其表现形式,所谓的模仿也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盲目地移植、简单地照搬,将一些西方设计符号堆砌在一起,形式结构上高度相似,却没有精神层面的挖掘和发展,作品浮躁、浮浅,并且很容易就失去自我。 以上现象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艺术设计专业的莘莘学子是祖国的未来、艺术设计的栋梁,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建设国家、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传授现代设计知识理念的同时,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应将民间艺术以形写神的创作意境、娴熟绝妙的制作技法、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融入教学,设置课程,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丰富与优秀,引导他们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段,融合、继承和发展中国元素、人文精神和优秀的文化资源,使他们的作品具有灵魂、生命力和中国特色。[2]这既是培养合格设计人才的需要,也是复兴民族文化、保护民间艺术生存安全的重要举措。 三、广州民间艺术传承教育的内容与教学模式探索 广州民间艺术传承教育的内容与教学模式探索过程,主要由六大部分组成。 (一)以成功案例为导向,启动传承教育 有史以来,传统文化、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心理;其表现形式也深刻影响着设计领域,并成为今天中国设计师成功走向世界的有力支柱。 陈汉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使标志既有中国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靳埭强先生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贝聿铭先生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中国香山饭店的设计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积淀了千百年的中国传统元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传递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奥运情结。奥运标志将中国传统印章演绎得巧妙完美;奥运火炬设计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由五个可爱的小伙伴组成,中国传统壁画、风筝、彩陶等文化元素在福娃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里都得到尽情体现:贝贝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晶晶来自广茂的森林,他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成功运用传统元素设计的吉祥物一经发布便得到小朋友的喜爱,也成了各国运动员争相收藏的礼物;开幕式演出生动再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一节中,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体现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理论真谛,实现了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 北京奥运会从整体策划到细节设计,充分展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艺术精髓和华夏智慧,全方位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原始的生命精神和信仰内涵,获得各国人民的高度赞誉,震惊了整个世界。 通过对大师作品的解读和对北京奥运会成功案例的列举,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不仅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而且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无限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无比自豪,从根本上扭转了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误解与偏见,为以后的传承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以具体课程为载体,创新教学内容 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民间美术”、“传统图案欣赏与创新实践”两门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全面讲述传统文化、解读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课程是最能体现民族情感、原创精神的部分,教学中突出讲解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积极健康的思想和境界。运用现代多媒体方式展现民间剪纸、皮影、年画、泥塑、风筝等众多艺术形式与造型方法。深入细致地讲解分析各类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沿革,了解民间美术产生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材料、制造工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传统图案欣赏与创新实践”是合并“图案基础”中的创新课程:理论教学除了原有图案基础课程内容,如: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基本造型方法、构成形式、表现技法以外,还充实了大量的民间传统图案,特别是吉祥文化等内容,让学生懂得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一样密不可分。吉祥文化,其外在体现从图腾图案延伸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内在的寓意从直观美好愿望的简单诉求延伸并升华为预示着好运、幸福、长寿、发财、子孙满堂等等的文化,从而构成了民族文化方阵中独树一帜的吉祥文化。 在参观考察教学环节中,教师将课堂上已经系统分析的吉祥图案、节庆图案、福图案、宗教图案的造型特点联系具体应用更加深
【年份】2010
【期号】第3期
【页码】76-78,81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夕颜·玲珑 年份:2007
- 2、中纪委在哪里“双规”贪官? 作者:小月 年份:2011
- 3、与曹云金一起下厨 作者:赵杏儿 年份:2013
- 4、一边草间战斗,一边弥生哀伤 作者:王泰白 年份:2014
- 5、一座为音乐而生的城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5
- 6、望外 世上最完美雕塑 可能被一条裂缝毁了 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