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志坚:陶瓷酒瓶之王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刊名】中国商界

【关键词】 史卡汶斯基 性格形成因素 孤僻

【摘要】文/ 韩丰 谈志坚爱国。他每次出国归来的感慨都是“还是中国最好”, 他以最大的热情欢迎留学欧洲的儿子回到中国。 谈志坚酷爱陶瓷艺术。他是中国陶协常务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特聘艺术家、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他17 岁在宜兴日用瓷厂(宜兴青瓷厂前身)参加工作以来,几十年的孜孜以求,在当代青瓷艺术领域树起了“谈青”的旗帜。1985 年创作的纹片瓷“玉琮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二等奖,1987 年创作的飞红“玉壶春”入选中南海紫光阁收藏,1990 年创作的窑变“飞天”获国家轻工部“瓷都杯”国际大奖赛二等奖,2008 年、2009 年创作的窑变“翠玉鬲”和“斗笠碗”分别获江苏省陶艺评比一等奖、金奖。 谈志坚是陶瓷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大师。他是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宜兴金帆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宜兴金鱼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宜兴市碧玉青瓷公司总经理。2007 年,他被中国陶协评为“中国陶瓷行业杰出企业家”;2008 年,宜兴市政府授予他“恢复宜兴青瓷工艺生产特别贡献奖”。 艺术情怀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谈青——现代青瓷 谈志坚喜欢历史。1970 年12 月,他走上工作岗位伊始,就与比文字更有历史感的陶瓷打起了交道。说到青瓷他不无深情:“陶瓷让我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悠远,更令我时时不忘中国曾经拥有的经济辉煌与文化灿烂。身在宜兴,我与青瓷特有着魂牵梦萦的不解之缘。” 宜兴青瓷始于商周,辉煌于盛唐。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赞美宜兴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可惜北宋初年渐告衰落,并因工艺失传,至明清而衰落中断。现代宜兴青瓷起于1961年,在国家轻工业部、故宫博物院和古陶瓷专家的重视下,江西省政府立项并责成省轻工业厅、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委派领导与专家,对宜兴青瓷古窑址进行挖掘考古调研,并着手恢复研试。经宜兴瓷厂、宜兴青瓷厂30年的奋斗、30年的传承发展,青中泛蓝的宜兴青瓷一举成为宜兴产区的精华,赢得了”东方蓝宝石、精美碧玉器”的美称,成为国家传统工艺保护产品,同年被外交部、文化部列为国家定点礼品生产企业,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1975年9月,他到南京化工学院陶瓷专业学习,主要进修陶瓷机械、陶瓷工艺、陶瓷窑炉热工等专业课程。从1980年开始直接从事青瓷技术工作,期间承担了国家轻工业部下达的《54米青瓷节能隧道窑》设计制造项目,于1983年一次通过节能、技术项目验收,并投产使用,成为当时国内节能、技术最先进的青瓷生产窑炉。在1984年7月,他被提拔担任了技术、生产副厂长,直接负责组织青瓷生产工艺技术的改革创新,青瓷销售规模大幅增加,年销售由1983年的80多万元,猛增到1987年的400多万元,期间负责并参与研制成功了省列“青瓷成套餐具”项目,获得了江苏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8年8月他担任宜兴青瓷厂厂长,在厂长任期的4年间,宜兴青瓷生产进一步繁荣,青瓷产品已有1000多个品种。在博大精深的民族本土文化艺术中,谈志坚汲取多种文化元素与艺术营养,不断探索青瓷材质的运用,包括青瓷釉料的配方,在高温窑炉内的化学变化,由此而变幻出的色泽及审美意义,掌握其内在的规律,以严谨、科学的方法去创新青瓷艺术。他挖掘传统,同时大胆创新,宜兴青瓷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新一代宜兴青瓷的里程碑。2008年10月28日,在中国陶都陶瓷城,宜兴青瓷艺术馆隆重开馆,馆内陈列展出的300余件青瓷艺术精品形态千秋,翠色迷人,众多来宾赞叹不绝,业内行家颔首称许。中断、湮没了十多年的宜兴青瓷艺术不仅得到全面恢复,而且登上了新的艺术高峰,具有青瓷历史文化意义的“谈青”时代到来了。 谈志坚这样介绍“谈青”: 这是我创新的一种青瓷产品,因为我姓谈,所以大家就称它为“谈青”。自恢复青瓷生产后,我们并没有满足于恢复,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我们在青瓷生产工艺上已成功地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和创新。一是在成型方法上有了新突破,既传承了旋坯成型和注浆成型,又新增了拉坯成型、挡坯成型和拉、注混合成型。二是在装饰手法上有了新突破,我们在刻划、浮雕、堆花、窑变、飞红、纹片等传统手法上注重操作细节的变化,使其产生新的艺术效果。三是在器型大小上有了新突破,历史上最辉煌的青瓷工艺品最大的尺寸只能做到直径30厘米、高度50厘米,如今能做到直径50厘米、高度80厘米,青瓷八宝葫芦瓶高度达到了84厘米,青瓷鼎的对角和高度分别超过55厘米和65厘米,器型之大,创造了宜兴青瓷历史之最。去年7月,“谈青”作品“将军春晓”、“阳羡秀色”被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博物馆收藏。谈志坚赋予现代青瓷新的灵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谈青”,出于宜兴而荣耀中华。 经营异彩 金鱼是供人们观赏的 金鱼酒瓶是供人们收藏的 1992 年12 月,根据组织上的安排,谈志坚被调离了青瓷厂,担任宜兴市环保开发区( 宜兴环科园前身) 副总经理。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宜兴青瓷的生产开始滑坡,至1998 年宜兴青瓷厂宣告破产。 回首自己这一段仕途插曲和宜兴青瓷的受难里程,谈志坚颇为动情:“对青瓷艺术,我一直情有独钟,非常热爱,而传承与振兴青瓷艺术,对于我们这些曾与青瓷打过交道的人而言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换一句话说,宜兴青瓷不能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丢失了,我们这一代人不但不能丢失青瓷,还要振兴青瓷,把青瓷艺术传给后人。我调离青瓷厂后,对青瓷一直很关注,尤其是青瓷厂因各种原因破产后,我一直很痛心。1993 年3 月,我主动辞去政府部门的官职,毅然回到了我所酷爱的陶瓷行业,任村办合资企业宜兴金鱼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 但回归所爱的谈志坚当时没有急于生产青瓷,因为他知道,生产青瓷的工艺复杂,投入大,不像做紫砂壶,一个人坐在那里就能独自完成。1995 年,他的村办企业金鱼陶瓷厂兼并亏损的镇办合资企业金帆陶瓷有限公司。村办企业兼并镇办合资企业,主要靠的是谈志坚的无形资产——对陶瓷工艺技术的全面创造性把握和对陶瓷产品国内外市场的超前掌控。金帆成功经营的标志,是谈志坚打造出了中国的“日用陶瓷—手绘餐具”霸主地位。此期间他练就了企业的内功,如著名的“三不”产品的生产标准与“四制”产品检查模式,都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增长后力。市场开拓上,谈志坚此时主要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西方家庭每年都要更新餐具。7 年的整合与磨砺,金帆经营业绩年年更上层楼:1994 年销售额仅为394 万元,而到了2000 年,这个数字已经变为7800 万元。金帆手绘日陶餐具产品的工艺技术水准可与欧美国家媲美,产品更是畅销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南非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谈志坚靠开发海外市场创造出中国日陶业资本保值增值的奇迹,为日后的发展积攒了实力。 但他谈到这些颇显得云淡风轻。 毛泽东在建国后对未能参加长征的陈毅说,四渡赤水是他军事指挥上的得意之笔。谈志坚喜欢对来访者讲,产品转型,大批量为著名品牌酒制作、供应高端陶瓷酒瓶,是他经营陶瓷企业的登峰之作。 2003 年8 月,金帆陶瓷在还清社会集资5300 多万元后,账面上还有1900 万元的债务。谈志坚毅然出资550 万元,成功地把金帆和金鱼变为了民营企业,同时接收了这1900 万元的债务。谈志坚为政府分忧,一人担起了金帆、金鱼的全部风险。他坚信企业会有高速发展之路。这时,金帆外销的日用陶瓷即将达到一个顶峰,而金鱼厂生产的陶瓷酒瓶市场,正在现出巨大的商机。在“扩大内需”只是许多人的口号的时候,谈志坚毅然决策,适时加快企业转型步伐——主打产品转向国内,寻求新的高效经济增长点,走陶瓷酒瓶的高端路线和实施品牌战略。2004年,谈志坚的公司在成都设立了办事处,并与一些知名的酒包装设计公司达成开发新品种的协议。2005年,金帆正式进军高档酒瓶制造业。谈志坚要求设计人员以超前的设计理念,超高的工艺要求,达到酒瓶需求商提出的目标。谈志坚本人于2007年申请获准了底足不露胎的色釉陶瓷酒瓶制备方法的专利,该发明专利确保了企业15年以上的技术优势,为金帆制作、金鱼销售的高档陶瓷酒瓶市场筑起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长城。 一同走过的金鱼人都知道他们产品的质量是怎样被砸出来的。2005年初,金鱼公司接到了五粮液17万只年份酒的酒瓶定单,被要求与当年10月1日前交货。这对刚开始开发以茅台为主的高档酒酒瓶市场的金鱼人来讲,当然是一大机遇。天性严谨的谈志坚比别人更意识到这同时也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他知道,陶瓷酒瓶不是陈设瓷,对技术层面的要求极为严格,非精工细作不可能达标。他一方面精心设计五

【年份】2010

【期号】第7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