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永远是作品的根结”
【类型】期刊
【作者】许兰武
【刊名】记者观察·上半月
【关键词】 军旅画家 宋庄 记者 艺术圈 艺术馆 艺术家 工作室 当代 作品 油画
【摘要】一幅《开国大典》油画能卖到200万,当代军旅画家沈敬东无疑是宋庄艺术圈里经营比较成功的艺术家之一。7月13日下午,他在宋庄A区艺术馆的工作室接受了《记者观察》记者的专访。 这幅7米长2米宽的油画被台湾某老板以200万元买走,使沈敬东的画在艺术圈内被认可,《开国大典》这幅油画参加了成都双年展后,拿回到北京费家庄工作室,台湾老板还是满意地把它买走。 费家庄工作室是沈敬东今年年初之前创作的地方。其中章子怡来过3次,将油画《工农兵》买走。著名艺人刘德华也打算购买他的油画作品。是作品的哪些魅力吸引了众多知名买家? 在一个理想渺茫、现实支离破碎的今天,沈敬东以个人方式塑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以下简称解放军形象),使远去了的英雄又回来了。它带着瓷偶般的光泽和清脆,小心翼翼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当记者走到宋庄A区艺术馆旁的沈敬东工作室里时,看见偌大的工作室摆放着很多解放军形象的油画和雕塑。 工作室很大,当记者走进来的时候,只发现了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拿着画板在画素描。“爸爸,来客人了!”小男孩一边透过眼镜打量着记者一边向高高的画板后面喊道。 在工作室的西北角,站立的雕塑旁有一对沙发,中间放着茶具,虽然显得有些凌乱,但还算干净。沈敬东一边沏茶一边开始了聊天。18年的军旅生涯使他成了一位稍显外向的人。 沈(沈敬东):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毕业后,就入伍了。 记者:在军队最后做到什么级别?什么时候决定在北京从事油画和雕塑艺术的? 沈:最后做到了正团级。2006年转业,2008年自主择业,决定在北京发展。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主要从事舞台美术,比如舞台布置景观、指挥换景等。期间,从事艺术的时间是零碎的,但不能全身心投入。如果不离开军队,也不会放弃艺术,只是一种业余爱好。 记者:当时和你一起上大学的同学都像你一样在圈内负有盛名吗? 沈:在南艺读书的11个同学中,两个人已经离开人世。其他9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正赶上下海经商的大潮,如今他们都很有钱。其中有两个同学想再回来从事艺术。 记者:圈内人提及小眼睛的军人形象就知道是你所画,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沈:这是件好事也是件坏事,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本来说参加完8月13日的香港个展后好好休息一下,出去到国外玩一趟,比如荷兰、美国、古巴等。没想到前天又接到了法国博览会的邀请,要求10张小画。 记者:你是如何决定走这种画风的? 沈:“英雄”创作的最早灵感是来源于自己的一张穿军装的照片。最初的思考很简单,就是先把自己塑造成英雄。先是捏小泥人,然后做成陶器,再画成油画。最早还是从我这个人的军人形象开始。慢慢丰富起来,现在不仅仅是局限于军人,而是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的人物。 记者:恕我直言,你不觉得这些作品有些雷同的感觉,其意义显得有些单调? 沈: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都是从那个红色时代走出来的,像雷锋、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其实我的创作也是人们对于那个年代记忆的挖掘,通过这种方式来产生一种作品和观者的交流和互动,形成一种时空和距离的跨越性的交流。 我并不想赋予我的作品太多的意义。如果观者看到我的作品时,能回忆起一些东西或者联想到一些东西就足够了。至于我通过作品想表达什么思想和它自身有什么意义,我觉得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让观者去体会了。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失去英雄的年代,我的作品在当下或许就有一些意义。 记者:你的作品现在销售挺好,你对此什么看法?对你的作品,自己有何评价? 沈:这是件好事。像我这样,如没有收入,很难拥有画室,就连画布也买不起。有一次我在景德镇烧制陶器,当瓷器烧好后,发现瓷本身很精美,但是人形雕塑变了样子,膀子斜了,没有精神。一套雕塑就要1万元,挺贵的。最后咬咬牙,还是一锤子砸在了雕塑上。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创作起来的艰难无法想象。 至于如何评价作品,我想用评价自我来说明。从一开始的我想把自己塑造成一种英雄形象,然后不断地去拓展,通过我的努力,这种形象被人们接受了,于是我的这种想象成立了,也就是说我的想法实现了,一个普通的人当成一个英雄一样地被传播,一百年后如果作品还在,人们会问我是谁。 总之一句话,我是谁,永远是我作品的根结。
【年份】2010
【期号】第9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欢迎订阅2017年·(双月刊)《景德镇陶瓷》 年份:2016
- 2、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2017优秀毕业作品展作品选登 年份:2017
- 3、刘升辉艺术作品选登 作者:刘升辉 年份:2009
- 4、殷俊峰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作者:殷俊峰 年份:2012
- 5、涂志浩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年份:2011
- 6、吴也凡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年份: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