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妙曼说浅绛瓷盘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陈树群 

【刊名】收藏参考

【关键词】 陶瓷行业 景德镇 机械强度 真空泵 油箱 真空度 轻工机械 连通管 泥料 真空练泥机

【摘要】在晚清浅绛彩瓷器中,有一种形状各异的盘子。关于她的名称,专家和学者们各有不同。《浅绛彩瓷画》的作者陈建欣先生称之为“什锦盘”,《谦益堂藏瓷》的作者熊中荣先生则称之为“博古器”,但更多的大众收藏者称之为供盘。而安徽黄山的晨欣先生则称之为画盘。本文依晨欣先生之说,把这种流行于同光年间极具文人气息的浅绛瓷盘称为画盘。 在清同治以前,此类盘子以祭祀使用为主,当时民间多称之为供盘。在同治晚期,随着浅绛彩瓷的兴起,这类盘子的用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由单一的实用功能转变为陈设和实用功能并重。关于盘子的演变和用途,熊中荣先生作了精辟的论述:“此类器具为景德镇制瓷业所生产的最古老品种之一,是由商周时期祭祀时用以盛放食品之器具形状逐步演变而来。其形制多由长方体加以变形,诸如椭圆、六角、八角、菱形、荷叶形等多种多样。这种器具古朴醇厚,造型别致,在清代晚期非常流行,为寺庙、祠堂、会馆祭祀时必须用品。博古器因制作全凭手工,较之手工拉坯成型的圆器更见功夫。成型后看似粗糙厚笨,实则古风犹存,加上文人画师在其上作相得益彰之文人画,其别样的韵味就更加浓郁了。” 据晨欣先生考证,在同光时期的徽州地区,此类盘子除了祭祀使用外,更多的是置于各家各户的厅堂之上,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家中都放有此类盘子用于观赏,当地人称之为“画盘”。

【年份】2011

【期号】第11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