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神圣:戴耘艺术中的三对关键词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0

【类型】期刊

【作者】殷双喜 

【刊名】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关键词】 解构 关键词 当代艺术 纪念碑性 艺术创作 雕塑家 艺术形式 作品 雕塑艺术 日常生活

【摘要】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图景中,青年雕塑家戴耘近年来十分活跃,多次入选重要的当代雕塑展并获奖,引起专业界甚至媒体界的关注。 其实,戴耘的艺术创作是在2000年前后进入活跃期的,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涉及了当代艺术的当下性与历史性的关系,用评论家鲁虹的话说,戴耘“努力地向大众文化学习并汲取精华,同时将自己所发现的文化问题置于历史的文脉中加以认真考量。所以他的作品既有当下性与大众性,又有历史性与深刻性。” 1999年,戴耘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通道画廊举办展览时,我就注意到他努力在雕塑与当代文化之间建立互动关系的创作思路,并且欣喜地看到他在这一理念之下持续的努力,并且逐渐地在材料、形象、符号等方面获得较为稳定的基本格局,这是一个艺术家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从戴耘的艺术创作,总结出三对关键词,这就是“摹仿与戏仿”、“器与物”、“大众文化与纪念碑性”。它们都指向了对当代艺术的某种根本性的思考,具有普遍性,而戴耘的突出之处,即在于他能够将自己的艺术思考,结合传统艺术与现实生活,以具体而精到的方式加以表现。 首先,戴耘的作品,以一种摹仿的方式,再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他用红砖和青砖作为基本材料,再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生活用品,这一类作品可以称之为《静物系列》。

【年份】2012

【期号】第2期

【页码】72-75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