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风尚 独辟山水油画的蹊径
【类型】期刊
【作者】小凡
【刊名】中国收藏
【关键词】 著名画家 创新之路 文史研究馆 个人作品展 山水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 油画
【摘要】独辟山水油画的蹊径 ◎文/小凡 4月2s日至5月4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画家王秦生个人作品展登录中国美术馆。著名画家吴冠中亲自为其“得意弟子”的画展作序,并称“这是他独辟蹊径的艺术创新之路”。 这次所展作品是王秦生2006年以后在北京创作的,是他沉默多年、潜心探索油画创新之路的一次集中展示。他用油画手法和色彩语言重新诠释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了数十幅既有传统形式和造型结构又符合现代审美韵致的山水油画,形成自己的特色。 据介绍,吴冠中此前专程到王秦生家中“探秘”,对于这次展出的作品,这位中国画坛的“倔老头”评价道:“王秦生寂寞地在生活中品尝古今,将古代纯朴的人生之美化成今日之宽宏与壮丽,这是他独辟蹊径的艺术创新之路!” 艺术创作如何体现传统和现代的连接与转换、如何实现东西方的融合,王秦生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有评论家认为:“他的绘画在中国绘画的园地里是独一无二的。”“他是一个用西方的绘画语言讲述中国绘画审美精神和意蕴的艺术家。”范敬宜先生(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这样感叹:“读了先生之作,在惊喜之余,深感中国真正的传统不是后继无人,问题是长期以来,画坛无人认真研究倡导。读先生作品,不免产生‘空谷闻跫音’之叹。” 链接 王秦生艺术生涯简历 王秦生,生于1945年,山西平遥人。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他长期在山西从事美术创作,20世纪70年代他就在主体性绘画创作中崭露头角。中国画《啊,祖国的瑰宝》(1980年)、《故乡》(1984年)在全国美展中获奖。 1991年他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吴冠中师生作品展》,这是他创作生涯的第一次转型,由主体性绘画转为乡土和风情,由中国画转为油画。90年代后期,王秦生访问西欧,历时半年,考察了西方古典和现当代艺术。此后,王秦生沉寂了近10年,开始了他创作生涯中第二次转型的漫长思索。 古道热肠王秦生 满街轿车,如成群乌龟,在红灯绿灯间缓缓前行,停停复停停。灰沙扑面中终于到了郊外小镇王秦生家。路被大家抢占,有车的侵略无车者之道,一路吵嚷,见缝插针地拐入了家门。入得院来,豆棚瓜架,藤花、盆栽,猫狗相亲,是自家天地,独立门庭了,虽然庭外嘻杂,嬉笑怒驾只一墙之隔。 多年不见秦生的作品,我是专程赶来探看其秘密工作的。他的厅里布满了巨幅油画,画面大都幽暗,没有灯红酒绿,没有欢笑歌舞,没有鲜亮的色、闪光的物。我进入了穆静世界,数百年前未经污染的山水民居,宁静的主人或独坐,或对弈,似有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 貌似传统山水,但王秦生并非沿传统山水画的曲径小道而入。沉香劈山救母,三圣母直面了人生,或者今人坐直升飞机直降于数百年前的太平盛世,逃出了当今这个纷乱嘈杂、伪劣假冒、纵横捭阖的丑陋人世。 王秦生钻进过学院式、传统式绘画技法,而且功力不浅,他以这些程式手法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创作,也获奖。他到西方世界观察现代和古代艺术,有所悟,大悟,感到自己走了长长的弯路,拾人牙慧。艺术必须探寻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何在?他沉默了,沉默了多年,他少发言,只思索。 我主动要求去道路难走的他家看新作。意外,他全无拳打脚踢的媚人姿态,他沉醉于艺术之纯净,人性之真伪,深感自我发展的艰辛。他与八大、龚贤等人对话,谈人生体悟,谈绘画之效应,他用今日造型的新观念,发展他们的所思所求,用钢筋替代木结构,用概括替代铺陈,重视整体形态的动与静及新颖势态的营造,扬弃重复与累赘。 《雪原》、《云山》、《晨寂》、《泰山之松》……大自然之貌,在作者眼中,是画是诗,寄寓着腾飞与超越,于是表现手法千变万化。 愿人们潜入生命底层,随着久远时代的变迁,体验生之无限! 王秦生寂寞地在生活中品尝古今,将古代纯朴的人生之美化成今日之宽宏与壮丽,这是他独辟蹊径的艺术创新之路! 吴冠中 20120年元月
【年份】2010
【期号】第5期
【页码】152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小小事特别多 年份:2010
- 2、默恋微凉(三) 作者:叶冰伦,李奥 年份:2012
- 3、哥特王子桃心殿(一) 作者:米米拉,TUVG Daisy 年份:2012
- 4、《海洋》:生命原本在摇曳中灿烂 作者:赵二宝 年份:2011
- 5、方文山写厌了情歌 作者:萧师言 年份:2011
- 6、传世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作者:杨弋 年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