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走私 艺术裁判
【类型】期刊
【刊名】中国企业家
【关键词】 看电视 《凤凰》 艺术家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资本 2008年 故事 国家级
【摘要】文/侯燕俐 艺术还是垃圾,有时仅仅是一个桶的距离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垃圾?不是内行人大概都会下意识噤声。不过倘若这发难是艺术家自己提出来的,那就十分有趣叫。今年1月到3月,英国艺术家迈克尔·兰迪(Michael Landy)将南伦敦画廊改造成一个600立方米的艺术垃圾桶,邀请知名、不知名的艺术家将自己认为失败的作品投入垃圾箱,届时统一销毁。接受BBC访问时,兰迪这样阐述自己的初衷:“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艺术品非常昂贵,但在垃圾箱里却不名一文。外部世界存在等级制度,而在垃圾箱里一切都是同等待遇。” 极为醒目的是,艺术拍卖界的宠儿、声名显赫的英国当代概念艺术大师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也投进了自己的一部7英寸大小、镶嵌玻璃瓷片的头盖骨作品(另一部18英寸作品因尺寸过大遭拒)。这个消息足以让太多收藏家痛心一要知道,2003年,赫斯特一尊名为“慈善”的雕塑拍出100万英镑,是英国在世艺术家单一作品首次卖出如此高价。2007年,另一部“为了上帝之爱”的镶有钻石的头盖骨作品在美国拍出1亿美金。赫斯特的自然历史(Natural History)系列活像一记重锤,一股不砸晕你不罢休的劲儿一头盖骨、被钉上十字架的绵羊、凶猛的鲨鱼,都被浸泡在甲醛溶液里,展示令人愕然的生死命题。 与多数不谙商业势力的艺术家不同,赫斯特几乎凭直觉找到艺术供氧的方式。1988年,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求学第二年,赫斯特召集了名为“冰冻”(Freeze)的独立学生艺术展,营造冰冷、麻木、空洞、充满讽刺意味的现代感,获得伦敦港发展公司赞助,一夜成名。90年代,赫斯特又获萨奇画廊老板查尔斯·萨奇的青睐,后者为其提供创造经费,并大量收藏他的作品,推高了赫斯特的市场身价。但后来两者关系日趋紧张,赫斯特回购了自己的部分作品,并称:“我可不是查里斯·沙奇的猴子,他只凭金钱的价值来评断艺术。他以为他可以靠金钱的力量来影响艺术,而且他一直执迷不悟。”接下来,赫斯特的财富得以加速度积累,就在于他删除中间人,绕过画廊等一级市场,直接进入拍卖的二级市场。苏富比拍卖行系受益大户,推波助澜,水涨船高。 赫斯特的另类成功,足以让高级艺术批评家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咆哮。在英国第四频道的纪录片《蒙娜丽莎的诅咒》中,休斯痛恨高雅艺术的式微,对安迪,沃霍尔“哗众取宠”的商业艺术尤其不待见。他不耐烦地质问一个狂买沃霍尔作品的房地产商,“你见过沃霍尔么?你到底在他作品中看出了什么?” 休斯应该想到的一种可能是,艺术品不仅是装饰的花边,还是投资增值的利器。甚至,拿它来做做教科书也是可以的。马云在王中军的介绍下从北京带回一个3.6米高的巨型裸汉雕塑,放在公司大楼里,引发争议。“这个东西太黄了o各种各样的猜测。参观的人很多,想知道为什么阿里巴巴大楼搞一个光屁股男人放在那儿,员工要做条短裤给他穿上,太难看了。一定有个统一的标准说法。”马云像哲学家一样回应,“我说没有标准说法,觉得这个挺美。我问你,你喜欢吗。这个人说喜欢。我说很好。那个人说不喜欢,我说也很好。” 5月4日,西班牙画家帕布罗·毕加索l932年的名画《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出1.06亿美元的天价,再次刷新毕加索艺术品拍卖交易最高价。 不管经济如何变幻,艺术却能天荒地老。什么?有泡沫?那也是最无关痛痒的一种吧。
【年份】2010
【期号】第10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凤凰的故事 当艺术遇到资本 作者:雷晓宇 年份:2010
- 2、磨憨:边贸洪湖中的混血镇 年份:2010
- 3、“中国制造”需要的六大基因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