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大巴山区与“中國美术馆”不期而遇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0

【类型】期刊

【作者】冯敬华 

【刊名】中国美术馆

【关键词】 长春市 协会 深圳市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观念 联合委员会 美术师 美术家 中国美术 油画

【摘要】我与新中國同龄,小时候,家住北京东城区北新桥草园胡同。记得我小学毕业时,作为北京“十大建筑”的中國美术馆刚刚竣工,在咱北京,那可是一件大事啊!可能是离得近吧,爷爷和奶奶、爸爸和叔叔,姑姑们老早就高兴地讲述着中國美术馆建设的事情。从那时起。我就感觉美术馆离我不远,哪怕后来在千里之外工作,我与中國美术馆的心理距离也从未疏远过。 我少年时曾在“少年之家美术班”学习。老师从美院刚毕业就立即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满腔激情。认真地给我们讲授各种美术知识,包括西画范畴里的速写,素描。色彩、版画,水彩、油画(列宾的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是那时认识的),國画领域里的工笔、写意、花鸟、山水,还有民间美术领域里的木偶制作和演出……现在想起来,可真够全面的。那是何等幸福啊!更值得一提的是,全部课程都是免费的啊! 1964年7月,我参观了在中國美术馆-举办的全军第三届美术作品展。参观那天,我们早早就来到中國美术馆门前集巾。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少年美术班的十几个同学正准备排队进入美术馆。两名军人把我们的老师叫住了,交谈了一阵子,过了一会儿,老师组织我们在大门口重新排队,并让每个同学都整理好少先队服,戴好红领巾,背好画夹。

【年份】2011

【期号】第10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