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芬现象:是对艺术的颠覆还是艺术平民化的布道者?
【类型】期刊
【作者】王长祥
【刊名】中国美术
【关键词】 复制品 凡·高 艺术作品 布道者 平民化 艺术家 文化产业 中国美术 油画 深圳
【摘要】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下辖的大芬村,是一个占地仅0.4平方公里的客家人聚居村落,本村原住居民仅300多人。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招募学生和画工进行油画复制和批量转销,由此将油画复制这种特殊的行业带进了大芬村。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家、画工进驻大芬村,"大芬油画"成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根据2010年12月最新统计数字,大芬油画村目前共有以油画为主的各类经营门店近1200家,居住在大芬村内的画家、画工近万人。大芬油画村以原创油画复制艺术品加工为主,形成了以大芬村为中心,辐射闽、粤、湘、赣及港、澳地区的油画产业圈。大芬油画村先后被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地方政府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2006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等称号。"才华与财富在这里转换,艺术与市场在这里对接。"这是大芬村的宣传口号。的确,"以‘艺术’为媒介、以利润为目标的无畏的创新勇气和这块热土上拼搏实干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然而,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复制油画"的现象?"大芬现象"是在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作为"艺术平民化的布道者",还是商人获利的手段,是对严肃而崇高艺术的玷污?是"复制有理",还是传统艺术作品中"光环"的消泯?本刊特约记者几次深入大芬村进行实地采访,发来了专题报道,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几位研究大芬村的专家、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阐述了关于对大芬村的思考。他们对大芬村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和经验的总结,对文化产业在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中所存在问题的的探讨,想必会为深圳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年份】2011
【期号】第2期
【页码】43228
【作者单位】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小小事特别多 年份:2010
- 2、默恋微凉(三) 作者:叶冰伦,李奥 年份:2012
- 3、哥特王子桃心殿(一) 作者:米米拉,TUVG Daisy 年份:2012
- 4、《海洋》:生命原本在摇曳中灿烂 作者:赵二宝 年份:2011
- 5、方文山写厌了情歌 作者:萧师言 年份:2011
- 6、传世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作者:杨弋 年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