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油画、雕塑民族化与本原文化的关系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钱绍武 靳之林 

【刊名】中国美术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油画民族化 钱绍武 玉米地 社会生活 中国哲学 雕塑 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 本原

【摘要】20世纪特殊的时代背景,引起了中国文化艺术思想的动荡,从五四时期"美术革命"到改革开放后的"85’思潮",都试图引进西方艺术改造和改良中国艺术。虽然其矛头的主要指向是中国画,使传统中国画遇到格外多的冲击和责难,以往我们也多将视线集中在国画领域,但这些思潮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其它艺术门类,并由此引发生了许多的论争。因此本期我们邀请雕塑家钱绍武、油画家靳之林这两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进行对话,探讨油画、雕塑等领域同样面临的民族化问题。作为西方传入的画种,油画早已在中国生根发芽,然而中国油画应当如何展现自身特色,表现出自己独有的魅力?自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等老一辈艺术家开始,许多人就已经在思考油画民族化的问题。他们对中国哲学和传统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将卷轴画、壁画、版画等传统风格样式与油画结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与油画不同,雕塑是东西方均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的石雕、木雕等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扎根于民间的雕塑作品渗透着中国人的性格,富含中国哲学意味,和欧洲强调准确模仿的雕塑完全不同。具有中华民族民族气质的油画和雕塑,实际上都来源于我们的民族本原文化,在社会生活体会中国的本原哲学体系,对中国艺术家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年份】2012

【期号】第4期

【页码】76-85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雕塑院;清华大学;中央美院;西安美院中国本原文化研究所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