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飞的,地下有跑的,井下有絞的——湘潭县鷄公坡小煤窑大鬧技术革新

日期:1959.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賓金生 

【刊名】中国劳动

【关键词】 技术基础 地下 发动群众 劳动力 湘潭县 劳动强度 矿井 技术革新 井下 大力发展

【摘要】湘潭县譚家山鷄公坡煤矿是在去年九月大力发展煤炭生产的跃进形势下办起来的一个技术基础极差的土煤窑。当时有4,700多工人,新开了64个煤井。矿井越开越多,越进越深,在提升运輸、排水等开采作业上,都依靠人力肩挑背負,劳动强度既大,工效又低,每一劳动力一天只能提升1,000斤,最多1,800斤。矿井日掘进只有2—3公尺之間。每天产量只有40吨左右,远远不能滿足钢铁生产的大量需要。他們在形势的逼迫下,就大閙技术革新。該矿党委認識到,要使技术革新获得成效,必須广泛发动群众,而且只有采取以土为主的方針,才不致使运动局限于少数人。因此,决定用“小土群”的办法大閙技术革新。在党委的领导下,专門成立了技术革新委員会,并按工区、連配备专人領导,还由木工、铁工、土技师等39人組成試制研究組。但是,对于技术革新和以土为主的方針,开始时部分职工的認識是模糊的:有的怕做不成,浪費人力、物力;有的認为用土办法,造木質的机械不耐用;有的怕搞革新后,

【年份】1959

【期号】第3期

【页码】17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