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其实是故事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刊名】中国电子商务·快公司2.0

【关键词】 煤矿 小煤窑 印象

【摘要】陈晓民/文 随着家长跟在孩子身后买大饼般地将学校老师“指定”的教辅书一打打儿地载回家,小学生的书包也开始变成了拉杆箱。而我们的素质教育更是已经和中国职业足球历史一样长了。可结果如何呢?至少可以肯定一点,教辅书可不是读得越多越有味。 《纽约客》“鬼才”、已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曾说,“科学世界是如此美丽动人,就像你给情人戴上的金戒指里还包含着规规整整、仿佛绵延万里的原子晶格。”“情人”和“戒指”以外的这一层美学成分不知有多少学物理的朋友能够体会。 2005年《魔鬼经济学>推出,可以说世界为之微微改变。这本书是第一次成功地用经济学的调色板,将现代社会的那些事儿描绘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学校老师跟相扑运动员之间有何共同之处?”“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齐奥塞斯库在堕胎问题上的教训……”“三K党跟房地产经纪人之间有何共同之处?”这些书中的章节标题已经成为经典。它们揭示了事情往往不如常人所想,每件事情总有隐藏在背后的真相。 自《魔鬼经济学》后,沉寂了4年、忙于四处演讲的两位作者在2009年11月推出了他们的新书《超爆魔鬼经济学》。 本书各章标题延续了《魔鬼经济学》的风格,“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探讨有关生死的不可不知的现象……”“难以置信: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人类的表现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崇高,但也没有那么邪恶。”“街头妓女与百货商店圣诞老人有何相似?全探擦讨身为女性而付出的各种代价。” 几乎可以确定,与“前集”相比,《超爆魔鬼经济学》更深入地探讨了人性中的微观经济学。譬如,有这么一个游戏:第一个人要从20元中分一点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若能同意分成两人就能各自拿到钱,若不同意两人就都拿不到钱。第一个人该拿出几块钱给后者呢?答案固然将让你惊讶,得出答案的曲折过程更让你入胜。《魔鬼经济学》和《超爆魔鬼经济学》展示给世人的是,经济学是那么充满乐趣。准确点说,是在“微观经济学”里充满了乐趣与幽默。 在中国,经济学在公众眼里是门“靠唾沫挣钱的学科”。而在美国,经济学却是大众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美国哈佛大学,有两门课是学校不要求但学生们人人必选的。第一是演讲辩论。这个选择不难理解,试想奥巴马。第二´]课就是经济学。 假如中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需要补上经济学这堂课,假如白领们对今天经济生活中的形形色色充满了迷茫,你要补上的经济学就该从《魔鬼经济学》和《超爆魔鬼经济学》开始。 我曾推荐这两本书给一群雄心勃勃的电影学院学生。其中有一名学生很纳:习,问道:“为什么让我们搞艺术的来学经济学啊,张艺谋也没学过什么经济学啊。” 坦承不会理财的张艺谋也许真的没学过经济学,但他却在冥冥中将经济学原理用得淋漓尽致。想想《三枪拍案惊奇》的迎合市场和《红高梁》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黄土高原镜头。 而我还相信,哪怕是和张艺谋一样出色的影视人才也能从“魔鬼经济学”中领略一番将科学原理演绎成生动故事的本领。大多数人未必能体味毕加索的名画和达利的雕塑,但绝大多数人都能感应一个通俗而引人入胜的故事。 科学世界的美丽其实在于隐藏在每件事情背后的故事。 (作者为留美物理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哲学博士,独立学者)

【年份】2010

【期号】第7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