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杨洪春 

【刊名】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关键词】 清明节 祭拜 堂屋 先祖 香烟 老人 母亲 祭祀 祖父 草纸

【摘要】在我的故乡遂宁,祭祀过世先祖的活动一年主要有三次,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半和岁末大年三十的祭祖。清明节和大年三十的祭祖都是一家老老少少,热热闹闹地上山到坟墓前祭拜。那时山上香烟袅袅,鞭炮声在山谷此起彼伏。祭祀的人多半相识,隔着一条沟都在大声吆喝招呼。清明节祭祀结束,全家踏青郊游。大年三十祭祀结束,小孩们就等着大人发压岁钱,大人们则忙着采青,那就是到土埂上掐那胖胖的豌豆尖。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时间最长、最隆重的祭祀先祖的活动,却是在七月半。 小时候每到谷黄椒红时,祖父就从梭子街买回五颜六色的花纸和一大捆草纸。趁着农闲或者中午歇凉,母亲和两个姑姑就围在堂屋大方桌前用花纸给各位先祖做衣服、裤子、鞋等东西。她们的手艺很好,做的各式东西惟妙惟肖。比如衣服的扣子个数跟大家平时穿的都一样。男的衣服颜色就很朴素,而女的就很花哨了。特别是大姑姑给祖母坐的鞋子,小巧玲珑,逗人喜爱。这些做好的祭品都是很神圣的,不允许小孩随便触摸。她们粘糊好后,小心翼翼放进簸箕,摆放得整整齐齐,自然阴干。对于这些先祖的用品,那时在我看来也是很神秘的。我也只是远远地站在一旁看她们制作,绝不敢靠近,更不说忤逆不孝去拿来玩

【年份】2011

【期号】第7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