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的形式处理手段
【类型】期刊
【作者】薛世昌
【刊名】阅读与写作
【摘要】现代诗歌写作外在形式的处理手段,最主要的,是“分行”——即本文所称的“提行”。但同时还有两个手段也比较重要,一个是“留空”,一个是“分节”。 一、留空 留空,即空一格,简称“空’,指在一个诗行的内部,用空一格的语言处理方式来表示语意的一个较小离断,它是中国现代新诗形式的一大特征,是古典诗歌表现于听觉的“顿”的视觉化呈现,是一种诗歌语言的进步。如穆木天《苍白的钟声》: 苍白的 钟声 衰腐的 朦胧 流散玲珑苍凉的 蒙蒙的 谷中 ——衰草 千重 万重 这首诗之所以能创造出钟声效应,固有音韵(“eng”、“ong”)是重要的原因,但也与诗行内的空白即留空所产生的停顿效果密不可分。要理解现代新诗里的“空”,先得理解诗行内部语意的离断。诗歌的艺术,表现在它的行列处理上,是停顿的艺术,也是离断的艺术。其诗行内部的语意离断,有三个基本的表达方式。 诗行内部语意离断的第一个方式,是“意断而形连”。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其文本事实虽然是字字相连的,但是诗人的诗思事实无疑有如下的离断意念: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再如下面李白《古风》中句,如果使用空格,则会排列为: 霜被 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 其文本事实上却是: 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 其中使用的离断方式,就是“意断而形连”的“顿”,它的表现,就是朗读时语音的慢拖与停顿。这种诗歌行内的语意离断,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只能用声音(听觉)来感知而不能用目光(视觉)来感知。而在中国现代诗歌里,由于空格的使用,就可以从视觉上直观地把需要让读者注意的停顿通过空格表现出来。这样,“意断而形连”,也就变成了“意断形也断”。 诗行内部语意离断的第二个方式,是用逗号或句号表示离断。如: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再如史蒂文斯《坛子的轶事》中句: 我把一只坛放在田纳西, 它是圆的,置在山巅。 王力先生在其《现代诗律学》中讲到西洋古代的十二音诗时,提到了一个“诗逗”的概念,说:“所谓‘诗逗’,有时是用逗号的,有时不用逗号,但因意义上的关系,到那里也可以略顿一顿。”(王力《现代诗律学》,P19)“诗逗”的概念基本上可以表示以上两种离断,但是显然不能表示中间用句号的离断。在现代诗歌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与否,人们并无统一的认识与约定,所以存在着以下三种情况: 1.完全不用 其理由,正如传真先生之所言:“诗在句子需要承续的地方而不承续,诗截断了语言之流,使语言表达之‘线’成了表达之‘段’。于是,诗的基础表达单位不再是句子,而变成了‘行’。因为句子的概念在诗中消失,标点符号的停顿作用在诗的创作中显得多余,无标点的诗便成了诗的一种必然甚至成了一种时尚。”(传真《诗行研究》,《写作》2004年第13期) 2.只在诗行内部使用 此即上述诗行内部语意离断的第二个方式,即是用逗号或句号表示离断。 3.完全使用 既在诗行内部使用,如上第二种情况,也在诗行的末尾使用。如海子《十四行:夜晚的月亮》最后一节: 我仿佛 一口祖先们 向后代挖掘的井。 一切不幸都源于我幽深而神秘的水。 诗行内部离断的第三个方式,就是直接用空一格来表示离断。 逗号或句号及其他标点符号固为表示停顿之符号,然空格本身也表停顿,类同于音乐休止符一样。现代诗人更趋向于使用空格。显然,空格的使用突出或者说夸张地表现了停顿与间隔的关系。我们可以对诗歌中的“空”进行这样的理解:空一格,是诗歌在诗行内部的一种隔离,是主观隔离意图的客观体现形式。表现在视觉上,它是一个空;表现在声音上,它就是一个停顿;表现在语意上,它是意义的一个小小离断。它是诗歌中一个最小的视觉空白,也是诗歌中一个最短的听觉停顿与意义离断。 由此及彼,我们也应该这样理解现代诗歌的诗行、诗节之间的关系,那就是:空格表示诗行内的停顿与离断,诗行表示行与行之间的停顿与离断以及转接,诗节.则表示诗节与诗节之间的停顿、离断与转接。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诗歌语言在它的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着“三级顿”的现象:一级顿,是一级隔离,产生诗之空:二级顿,是二级隔离,产生诗之行;三级顿,是三级隔离,产生诗之节。 二、提行 明白了所谓“留空”的含义与作用,明白了所谓“顿”与“隔离”其实是诗歌语言从现在向未来前进(表现在稿纸上就是从上往下运行)时的一种技术动作,同时也就能理解本文所谓的诗歌写作之“提行”了。提行者,另起一行也。为什么要另起一行?因为前一行里的诗意已多,已不容许另外的诗意“居住”了,于是,就要给不断涌现的诗意“另开一个房间”。提行,和我们一般所说的“另起一段”是大体一样的意思。 关于诗歌的行列建设,向来有“建行”、“分行”、“提行”、等称呼,但是,“建行”二字的意义是:诗歌的后文当中本来没有“行”,是我们通过“建设”才有了“行”。然而诗歌的行数,从理论上讲,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概念——如同稿纸上的方格,是不需要建设而能拥有的,所以“建行”一说,不符合诗歌的行列之操作实际:“分行”一词,人们广为使用,显然有其合理之处。我这里强调“提行”,是要给诗歌的行列排布提供一个新思路。“提行”与“提拔”有些相似之处,一个人在群众当中表现出众了,就可以把他“提拔”出来,让他独当一面。这个让他独当一面的动作,在诗歌里就是“提行”,就是另起一行,就是给他一个独立的空间。挤在一起,他将大为逊色。也就是说,提行,就是为了突出或者强调诗句中的某一个成份。这种突出与强调,其最终的艺术作用,就是让诗意扩张,使得语词的意义得到急剧的扩张而致蕴藉深。例如《星星》2001第2期李满强诗《结婚》: 所谓结婚 就是把衣服饭碗和枕头 以法律的名义 摆在一起 把单人床换成双人床,然后 两个怕冷的孩子挤在一起 留下公园里的长椅 街边昏暗的路灯 以及咖啡店里柔曼的音乐 一场古典的阵雨 让它们去接待另一些含苞的玫瑰 如果要把“两个怕冷的孩子挤在一起”中的“挤在一起”进行轻微的突出或者强调,一般就是用“空”: 两个怕冷的孩子挤在一起 如果要加大强调的力度,则办法就是“提行”: 两个怕冷的孩子 挤在一起 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只有一行,它却不再是“提行”了,而是“提节”。 至此,我们也可以由正确的提行法看出那些不正确的提行法。比如海子诗《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中句: 我所能看见的 洁净的妇女,河流 上的妇女 请把手伸到麦地之中 他把“河流上的妇女”无理由地断开,是不合理的。“上的妇女”四个字,事实上没有被“提拔”而单独占据一行——诗歌的一个独立表意单位——的资格。 三、
【年份】2010
【期号】第4期
【页码】11
【作者单位】甘肃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夕颜·玲珑 年份:2007
- 2、中纪委在哪里“双规”贪官? 作者:小月 年份:2011
- 3、与曹云金一起下厨 作者:赵杏儿 年份:2013
- 4、一边草间战斗,一边弥生哀伤 作者:王泰白 年份:2014
- 5、一座为音乐而生的城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5
- 6、望外 世上最完美雕塑 可能被一条裂缝毁了 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