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笼更比一笼香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苗连贵  

【刊名】饮食科学

【关键词】 售卖 甜点 生意兴隆 站客 二三十年代 口味 营生 世纪 下江 小包

【摘要】汤包是老汉口小吃一绝,“四季美”三字是诸多汤包中的金字招牌。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下江”人以售卖汤包为营生,但“下江”口味主甜,汤包那时是甜点。“四季美”的创始人田玉山革故鼎新,将其改为咸品,口感更胜一筹,更适合大众的口味,汤包遂驰名三镇。 吃汤包历来人多,尤其在吃肉要票的年代,人们肚子里油水少,对于荤油有着如饥似渴的期盼,汤包油厚,打一回“牙祭”,管保一个礼拜不思荤腥,故而光顾“四季美”的人源源不绝。我第一次去“四季美”,几乎被店堂里黑压压的食客吓倒——门庭若市,已不足以形容其人多;人满为患,倒较为贴切:桌桌满座不说,每一桌至少还围了两圈站客,须待坐客吃完,起身离席后站客方能就座,这叫“前客让后客”。当时的规矩,只有坐了位子,才轮到你买票——有专人抱着钱匣子过来,买了票,然后再等包子上桌。因为“四季美”的生意兴隆得有些过分,所以吃一回汤包很辛苦的。尽管辛苦,但蘸着碟子里的香醋,嚼一点切得细细的姜丝,把这香气四溢的玲珑小包吃完,抹着嘴从“四季美”的门楼下出来,那种满足感油然而生,足以抹平那因为等待而生的无奈与不快。那时,人们以去“四季美”为荣,与人聊天吹牛时,也会因为吃过“四季美”而平添了身价。

【年份】2010

【期号】第12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