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釉,刻填与青花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谢萌 

【刊名】艺术市场

【关键词】 青花瓷 科举 外展 意境深远 中秋 盆景 康熙 细腻 精品 文化习俗

【摘要】清三代瓷器里,各类单色釉的雅致,斗彩的精巧,以及靓丽的青花绘画已经广为人知,更因为近年的宣传热、收藏热、学习热,使博物馆很多藏品也热情积极地亮相公众,不过,琳琅满目的瓷器品种中,有一个品种并不常见,即本文这里介绍的康熙朝出现的白釉暗刻淡描青花装饰。如图显示,便甚少出现。 集中几种装饰手法用于一器,并非康熙朝独创,自远古陶器以来,既要实用也求美观,装饰手法就不断在丰富增加,唐宋以来更有很多可见例子,如一件器物身上的胎体多层剔划,釉上釉下加彩,贴塑,捏塑,先刻后画,或者先画后刻,等等,不拘一格;而康熙朝出现的这类白釉暗刻淡描青花,查资料以及实物与记载,应该是此朝创新。把这个装饰分开来看,各自便是白釉,暗刻与青花淡描。众所周知,白釉历史开始于唐朝之前,早期以邢窑为上;而胎面暗刻纹饰更早于白釉出现,早期青釉下就有各类优美的刻纹,仿自然界的水波、动物、云朵或者抽象的几何形,公元前后的陶器、粗瓷器,常常就能看见祖先留下的丰富刻划图案;唯有青花淡描,则产生稍晚,至明晚期出现,隆庆年间的青花瓷器上,不仅有较多的青花留白装饰,还出现了单独采用线条勾勒图案轮廓包括叶脉枝干的画法,即是淡描装饰开始。

【年份】2010

【期号】第5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