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订制”,让艺术成为习惯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菠菜 

【刊名】艺术财经

【摘要】2011年9月,第三届“艺术长沙”将在湖南省博物馆如期开幕,本届仍然由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操刀,并获得湖南省文联、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美协、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嘉乐轩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展览筹备过程中,佩斯北京、北京公社、长征空间、品画廊等各地的画廊和艺术机构在协调运作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引入专业的策展团队,特邀吕澎作为策展人;参展艺术家由往年的5-6个扩展至今年的10个,包括张晓刚、毛旭辉、展望、马六明、陈文波、赵能智、陈蔚、段建宇、马秋莎、王光乐等,艺术家年龄段从1950年代跨至1980年代;参展作品的形式更加丰富,从2007年的单一绘画,到2009年的装置与绘画并重,再到今年的影像、雕塑、装置、绘画相映生辉,“艺术长沙”越来越规模和系统。学术性是今年凸显的特点之一,展览主题“解离”从字面所表达的消解、脱离之意生发出了一个认知与理解当代艺术的方式,11辑展览丛书再次加强了“艺术长沙”打造多位艺术家的个展、而非集体艺术家的群展这一理念。 距离“艺术长沙”第一次亮相已经4年了,这4年里,长沙力求以自己的城市生态和人文风情吸引各地的艺术生力军,而大家对长沙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长沙慢生活 长沙又称“屈贾之乡”、“楚汉名城”,马王堆汉墓、走马楼简牍、岳麓书院、橘子洲头、杜甫江阁等名胜是湖南深厚楚文化的象征。

【年份】2011

【期号】第8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