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赏析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周晓林
【刊名】戏剧之家
【摘要】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 -1791),奥地利作曲家。他共创作有7部小提琴协奏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前5部是莫扎特19岁时在家乡萨尔茨堡写成的,现在演奏最为频繁的是第三和第五协奏曲。这两部协奏曲均采用规整的奏鸣曲式结构,并且材料丰富,各结构部分都有独特的主题特征,形象丰满,旋律优美动人。 《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216)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节拍,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采用双呈示部,乐队把主部、副部、结束部进行简要的呈示,在总谱第38小节处,独奏小提琴以一个主和弦强奏,开始了主部主题的呈示: 主部主题虽然短小,只有两个乐句,但每个乐句以强力度的和弦开始,第二乐句又进行了连绵的扩充,再加上乐队在每小节重拍上给予强调和烘托,使得这一短小主题既有典雅的情趣,又有辉煌的气派。 连接部同样具有较强的旋律感,它由两个段落构成。段落一(总谱第51-63小节)以舒展的上行音调开始,逐渐发展成为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流动的、伴以强弱力度转换的乐句,结束于D大调属和弦,这时已完成了主部到副部的调性转换;段落二(总谱第64-73小节)以顿音动机开始,轻巧玲珑,具有谐谑感,两句对话般的短小乐句之后,小提琴以长句的分解和弦演奏,直接结束在D大调主音上,使副部稳定地进入。
【年份】2010
【期号】第10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相关文章
- 1、《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韩松阳 年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