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一个跨文化的宗教抉择

日期:1995.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作者】夏敏 

【刊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牛图腾 亲缘关系 多民族 狄俄尼索斯 跨文化 审美意识 图腾崇拜 牛角 《西游记》 宗教仪式

【摘要】在许多民族那里,牛神(牛王)、牛鬼是常见的祭祀对象,牛本身是献祭时的重要牺牲。经过研究,我们发现牛很早就成为宗教角色。人类经由原始神牛崇拜,进而又将其作为精神文化上的遗传密码(原型)传布给以后的宗教,或将它世俗化。从牛身上,我们颇能体味到人类文化的演进与变迁。牛因而成为众所周知的和不断变异的象征符号。尽管牛之于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笔者有理由认为,牛与人类的关系是人类文化部分相似的重要的人类学个案,对此研究有助于我们揭示文化的跨民族性。一、图腾、生殖与禁忌以猪牛或畜牛为经济形态的原始民族中,人并求意识到自己是万物的主宰,他们常视牛为亲密的仪伴,进一步又牛与人结成某种亲缘关系,牛在此以图腾的面目出现,人只属于他的图腾血统。澳洲东南部的一些土人认为牛是他们的祖先,南部非洲的贝川那人(Bechuanas)中有一群号称水牛族的人。作为图腾的牛对信仰者有一种威慑力,氏族部落以牛为保护神并为本集团命名,此外牛的图腾文化还表现在禁忌、祭仪和种种原始艺术(如雕塑、纹身)之中。以牛为族团或个人的标志(图腾),可以寻查到很早的文献记载。《山海经·西次二经》就记有作人面牛身、四足一臂、操杖以行的神。传说伏销和炎帝(神农氏)均长牛...

【年份】1995

【期号】第3期

【页码】76-84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