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塑孔子
【类型】期刊
【作者】吴为山
【刊名】西部散文选刊
【关键词】 一朵朵 丁香紫 独自一人 人面桃花 桃花岛 老夫妻 樱花红 花都 一朵花 人的悲剧
【摘要】对人的价值之评述往往要退远到一定的时空。当我们遥望一个历史的背影,便油然追问:他给这个世界照亮了什么?对于孔夫子,我们可以说:他对一个伟大民族的深层心理、道德伦理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20多年来,我钟情于现当代历史文化人雕塑创作,对象多是耄耋之年的学者、艺术家。可塑性的泥在满怀深情的运作中,常常痛快淋漓地表现着生命的颤动。以此法创作则塑痕鲜明、流动性大,可以凝固瞬间变化和感受。我塑孔子,开始也习惯地用这种手法,但越塑越觉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符号的孔子,应有的凝重与浑朴失去了。 匡亚明曾说:“世界历史三大名人,耶稣、释迦牟尼、孔子,前两者搞宗教,而孔子一生为人类,我看孔子更伟大。”虽然古书中对孔子的形象有描写,唐代吴道子、宋代马远均有画本传世,但老百姓心中自有一尊只可意会而不可言状的孔圣人像。文字描述中多奇象。马远均的画太夸张,前额宛如年画中的“老寿星”;吴道子画得飘逸、有仙气,但转化为雕塑,则“分量不够”。以西方雕塑写实的手法塑造,尽管高额、垂耳、长须等特征都出来了,却缺乏古意。文化人的长相对应其文化特性,而文化的生成受时间、空间及种族影响。凡大哲皆为某一文化之代表,故有异相、奇相,非以一般意义上的比例、结构所能刻画,所谓古意便是时间的悠远,它是古代文化留给我们挥之不去的想象与意象。
【年份】2011
【期号】第3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