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象穷白——中国画传统敷色辨析

日期:2003.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王晓 

【刊名】西北美术

【关键词】 创作实践 审美习惯 重中之重 色彩效果 传统 工具材料 中国画 中国绘画

【摘要】历史悠久的中国绘画,有着传统审美习惯和所用工具材料中“墨”的局限。历代画家在创作实践中“重墨轻色”,把墨法的研究视为重中之重,致使墨的运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有“知白守墨”、“墨分五彩”、“水墨为上”之说。而敷色,则被当作水墨不足时的辅助手段,即所谓“水墨胜处色无功”(李可染题画句),“色不过五”等等。也正是由于过多关注墨法的运用,从而减弱了对绘画中色彩的追求。崇尚传统的画家评画以“雅”、“俗”论高下。明代王绂在“论道”中,把“追求华丽的色彩效果(“丹华夸目”)视为甜、俗的表现特征”(引自《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159页)。特别是元代之后的文人画崇尚“空灵与淡雅”、认为“墨晕既足,设色亦可,不设色亦可”。

【年份】2003

【期号】第4期

【页码】46-47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