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版
【类型】期刊
【刊名】文艺研究
【关键词】 生活 绘画作品 画面肌理 教授 当代艺术 简约 本色 文学院 自然 清华大学
【摘要】『余明的作品令人流连,揣摩既久,却难以在纯粹美术史的渊源中找到解释其绘画趣味、风格和传承的线索,尤其不能将其归入当代艺术潮流的某门某派。澄怀想来,余明的绘画作品精髓或核心蕴涵着一种大地神怀,这是这种陌生的神怀廓清了我们在世情怀中浑然难言之境域。在此境域中,新颖而朴茂的自然事情,不拘形式的冲淡和简约,一再扩展观看的视阈使得境域纯净、阔人且悠远起来。只有当我们不断退移,以至转过身躯,才会迎向画面中那幽微而平实的群山和人民,迎向那寂然透明的神的踪迹,才会聆听到存在的呼唤。在此,公度的透视原理已经翻转过来,远的近了,近的则更远了。人,被神怀所拢聚,如影随形,安然入境;大地,零落如泥的人在世上开显着神的忧伤、安慰和恩典。而所调人文之“关怀”,已断然看不见余明所预表的景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批评家:岛子『人影与大地、厚重与轻盈、实在与虚无、丰富与单调、有色与无色、律动与平静,余明的作品将我带入最为本原的冲突与张力之中,在此我看到了灵魂的本色,也感到了艺术的力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美术家:王岳川『与当代艺术骚动、混乱、不安、焦躁、不洁、狂暴的流行场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余明作品中的空灵与静寂,也许这是我们正在失去和必须找回来的珍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理论家:曹卫东『“独特但不另类”是其作品特有的品质,它的力量来自冲破文化饰物的地方——本色大地。』——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化批评家:陶东风『今天,我们被束缚在技术与欲望交织的繁复的罗网中,丧失了简单生活在大地上的机能。简单的生活,是生命与大地质朴地整合着的生活,是沉重而有质感的生活,因而是我们生命中最深刻眷恋着的原生态。余明的《大地上的人影》系列油画正以其简约而凝重的笔触,刺破当前生活的繁复罗网,在亚麻布的平面上为我们展示了大地与人生浑然一体、单纯而厚重的生命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家:肖鹰『在余明的画面中,物象形体高度提炼,悠远平缓的地平线将天、地分陋开,生命——人或动物——的存在犹如一个置于思考中的符号,在大地间伫立。低色度色彩的调性。显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明静清澄,像流水般亲切自然,叮咚的乐音弥漫在广大的中间中,似可见而不见,仿佛大籁之音重归大地。我将他这种独特的绘画创作方式解读为“内在的聆听”。正是在这种“屏息聆听”般的宁静状态中,余明背造出他极具个性的笔触和画面肌理,形成了余明油画特有的绵密而细腻的文化质地。』——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艺术家:丁方
【年份】2007
【期号】第1期
【页码】169-170,172-185,189-190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