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六朝青瓷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黄兴南 

【刊名】文物鉴定与鉴赏

【关键词】 窑址 南山 厚薄不匀 网格 专题报道 青瓷器 宜兴市 标本 六朝青瓷 灰色

【摘要】宜兴地处太湖西岸,在其南部山区蕴藏有丰富的陶土资源。2002年骆驼墩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7300年以前,宜兴先民已烧制出了较为精美的陶器。“至迟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宜兴就已形成了一个制陶业中心”。到三国两晋时期,在丁蜀镇南山原汉代窑址周围发现了许多烧造青瓷的窑址。唐宋时期,宜兴烧造陶瓷的区域义进一步扩大,除丁蜀地区外,张渚、西渚及新街的归径等地都有大量窑址分布。明清时期,随着宜均的兴起,宜兴陶瓷的影响日益增强,逐渐成为我国闻名遐迩的陶都。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宜兴陶瓷,尤其是早期青瓷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为此本文想就宜兴六朝青瓷的概况作一简要论述。 一、六朝青瓷窑址产品及特征 1 小窑墩窑址 小窑墩遗址,在宜兴市丁蜀镇汤渡西周家村分洪桥西堍,发现于1959年,2002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窑址为一东西方向的长条形斜坡状高墩,全长约50余米,最宽处约20米,东头高约8米,西头高1.2米。窑址正中可见一条凹槽,当系龙窑倒塌后的遗存。 小窑墩窑创烧于西晋,延烧至宋。其堆积下层为西晋时期的堆积,产品主要为青瓷器,器型有缶本、盏、盆、洗、罐等。

【年份】2011

【期号】第7期

【作者单位】宜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徐悲鸿艺术研究会;宜兴悲鸿书画院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