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慧眼识“二石”

日期:2004.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马木 

【刊名】文史天地

【关键词】 齐白石 人格修养 绘画艺术 傅抱石 徐悲鸿

【摘要】《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邮票目录》(图谱)上的两枚邮票图样,一枚是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1925年自画像,一枚是摄影作品,为徐画《鲁迅与瞿秋白会见》的大型油画素描稿。画面上的徐悲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看了这套邮票图样,使人记起徐悲鸿慧眼识“二石”的史实来。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人会发现,中国画坛上不少明星与“徐悲鸿”这个名字有关。郭沫若把齐白石和傅抱石称作画坛上的“南北二石”,而这“二石”屹立画坛,名满海内外,也与“受命于祖国”发现人才的徐悲鸿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独倾瞻徐君。……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这是齐白石写赠徐悲鸿的诗,表达了他对徐有恩在己“识拔于困厄之中”的感情。齐白石比徐悲鸿年长32岁,但由于家境清寒,未能入学读书,虽苦学绘画,仍老是一个木工兼画花样子的匠人。他原名齐纯芝,所以很长时间人们叫他“芝木匠”,他晚年写自已青年时代的一首诗,就概括了当时的生活情景:“挂书无角宿缘迟,二十七年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他57岁来到北京,住在法源寺,刻印和卖画。可“厄运”仍然困着他,虽然画的定价很低,但很少有人要买。如他自己回忆的那样,“我的润格(卖画的价钱),一...

【年份】2004

【期号】第6期

【页码】18-64

【作者单位】南昌陆军学院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