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俯视长安街和“儒表法里”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袁伟时 

【刊名】文史参考

【关键词】 长安街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儒表法里 中国历史 孔子 法家思想 社会制度 俯视 儒学

【摘要】伴随我在历史学领域徜徉的小胡,近日与我闲聊,将其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 胡:孔子雕像矗立天安门广场一侧,俯视长安街,引起海内外热议。老兄有何观感? 袁:没有政府批准并出资建造,这座雕塑不可能在那个地方出现。其中含义真值得仔细玩味。首先是地点选择非同小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只有六个人能享受这样的尊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孙中山。第七位是孔子!不简单吧?其次,高度也精心设计:九米五!象征“九五之尊”,这是历代皇帝专门享用的规格,也是孔子前所未有的礼遇。唐玄宗封他为文宣王;到了明代,嘉靖皇帝还不乐意,只称他为“至圣先师”,王位丢掉了! 想不到21世纪,时来运转,“黄袍加身”,与皇帝比肩,与革命领袖比肩了。不过,恪守礼制的孔子,地下有知,也许会跳起来大声喝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制不能破坏,别陷我于不义!再次,这是国家博物馆独尊儒门的表征。孔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单单把孔子抬出来,孔子虚心请教的老子不见了,孔子认为华夏深受其惠的管仲也不见了,与儒学并列为显学的墨子不见了,庄子等人更加无影无踪,这里明显表达了两个信息:一是掩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状况;二是向往一元化、大一统的文化。

【年份】2011

【期号】第5期

【页码】49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