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最后的处女地 外销瓷正欲强势归来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尚晓娟
【刊名】投资与理财
【摘要】5月12日,北京华辰2012年春拍现场,一件元青花鱼藻纹大盘以6888.5万元成交,成为该拍卖行瓷器拍卖的最高价,这也是外销瓷拍卖创下的最高纪录。 外销瓷第一次“高调”进入中国藏家的视野。 何为外销瓷?中国自17世纪起大量出口瓷器,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这些创汇销往国外的瓷器就叫“外销瓷”。专家介绍,当年大量销往欧洲的瓷器是批量生产的民窑,并非官窑。西方包括日本见到中国官窑,要到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烧毁圆明园以后。也就是说,在20世纪初之前,西方人是没有见过中国官窑的。 所以,曾于数世纪前,就以“Chaina”(瓷器)之称饮誉世界的瓷器不是官窑,而是外销瓷。20世纪后,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国也开始制作瓷器,仿制的也是外销瓷。外销瓷在西方世界的影响远超过官窑,正如中国古陶瓷专家胡雁溪所言“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外销瓷的海上传奇 说到外销瓷,不得不提媒体频繁报道的“海捞瓷”或者叫“沉船瓷”。 1984年,迈克·哈彻在南海找到“哥德马尔森号”,打捞上近24万件青花瓷器,悄悄隐匿一年后,将其交付荷兰嘉士德拍卖。2003年,美国退伍老兵费尔·格雷科“盗捞”事情被曝光。
【年份】2012
【期号】第15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相关文章
- 1、文声被后世 光晖重万物 作者:文白 年份:2018
- 2、瓷宝之2 瓷上添龙 拓新鼎盛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2
- 3、瓷宝之5 瓷器收藏五问答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