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里萨,霞光里的世俗欢乐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刊名】四川画报·旅游人文版

【摘要】HAPPY MUNDANE 洞里萨, 霞光里的世俗欢乐 来到柬埔寨,人们往往迷失在吴哥窟。那些神秘的微笑与悲悯的眼神,已经在冰冷的石头上凝固千年,仍然令人向往。当你走近洞里萨湖,走近那些生活在水上的普罗大众,你同样会在他们脸上看到这样的微笑,那是另一重世俗的欢乐,而它所蕴涵的生命力,则需要你在倾听、观看、询问、触摸的过程中,用心去感悟。 撰文/摄影冉玉杰 从寒冬的成都到达暹粒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是空气中的热浪,由空调大巴走进旅馆房间的短暂时刻,已经足以让我们的衣服湿透。快速冲凉换上短衣短裤,乘着暮色走上街头,在街边的风味烧烤店落座。菜品上来,米线汤、炒面味道不错,尤其是炭烤的大虾和小鱼,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店家是第三代华侨,汉语说得也还流畅,他告诉我们这些鱼虾都来自洞里萨湖,让我们对即将前往的这个湖泊充满了期待。水上的众生 从暹粒市出发去湖边乘汽车大约花了半个小时。当车在河堤上停下来,一出车门,一片宽阔的水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下午的阳光分外耀眼,经过水面的反射,更让入觉得眩目。远水之间,有小舢板划过,芦苇婆娑,浪花闪烁,船上有人撒出渔网,犹如阳光里的一道闪电。 导游过来招呼我们上船。游船是普通的机动木船,蓝白油漆涂的船身,船舷边挂着红色窗帘。我上得船来,靠前边沿船舷落座,然后把窗帘高高卷起来,让耀眼的阳光直接照射到我的脸上,也让窗外的景色一览无余。 游船沿着河槽前行,河槽的右边是布满芦苇的宽阔水域,左岸是一道长长的河堤。河堤由黄土筑成,兼具有码头、停车场、小卖部等诸多功能,堤下一字排开的是长长的船队,有游船,也有渔船。堤上停靠着一排大巴,是运送旅游者来参观湖区的,靠边的位置是用树木与草搭建成的棚屋,造型统一漂亮,是接待游人临时休息的场所,一些小贩在旁边兜售着水果和纪念品,有些许集市般的热闹。偶尔有一辆皮卡车或者几辆摩托带着黄土从旁边经过,驶向长堤的深处,那里面应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船带着我们沿着长堤的方向驶向湖泊的深处。越往前行,河堤越矮,房屋也越发简单甚至简陋,简易的棚屋沿着河堤延伸。有工人将淤泥抬上卡车,健壮的身影在阳光下形如雕塑,黝黑的皮肤充满光泽。孩子们几乎赤裸着在河堤上玩耍,有放风筝的,有捞鱼的,因为自在,所以快乐。 随着船的进一步前行,河堤消失了,变成一片低平的沙洲,沙洲上照例布满密密麻麻的棚屋,房屋多用木板建成,屋顶以玻纤瓦为主,也有草做的棚顶。再往前,沙洲也慢慢消失了,房屋还在,只是是漂浮在水上的。浅水的地方一般是把树棍作柱头伸进水里,简易的房屋便搭建在树棍上,水再深一些的地方,便是以竹排或者钢质的汽油桶作为浮筒,把房屋建在上面。在更深处则是以船为中心,在其周边搭建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构建成房屋。船越前行,水面也越宽阔,两边的船屋也越密集,形成水面上的村庄。 大多数船屋是以居所的面目出现的,里面斜拉着吊床,主人在船舷边理菜做饭照看孩子,或者整理渔网,有两条船靠到一起聊天的,也有年轻人在草棚边沿演绎着爱情故事;有的船上开着商店,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还有专门卖蔬菜的小舟在船屋中穿梭,鸡蛋、瓜果、绿叶小菜让我们感受到船上真切的日子。当我们从一条大船旁经过的时候,看见许多舢板正围绕着它,大船上一群孩子正提着书包跳上其他的小船,这正是船上小学放学的时间。长发的女教师紧把着船舷送孩子们上船,小孩们个个身形矫健一跃而上,这一小小的细节让人感觉到水上长大的孩子们的自信和女教师的尽责。 孩子们的天堂 在两岸迎面而来的风景与生活当中,最吸引我目光的是那些孩子。 洞里萨湖的孩子从小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生在船上,长在船上。几个月大的孩子在母亲的腿弯里面随着小舟起伏,或者在船屋的小平台上玩耍,那一片小小的平地,就是他们的世界。从能够走路开始,他们就是攀着船帮行走的,随着母亲的小船在船屋间穿行,看邻里间聊天,或者看着父母修船、打渔,并且逐渐学会了生存本领。我看到一个大概两三岁的小孩攀着船帮去找小船上的爸爸,那在我们看来十分危险的地方他行走得那么自然熟练,而他的爸爸对他这样的“冒险”完全熟视无睹,可见船屋里面的人们与水形成了怎样的亲密与默契。 看看他们怎样玩水的吧。这是一条普通的船屋,靠水的地方用渔网做成了栏杆,两根木棍搭上渔网如同一付担架,渔网沉在湖水里便成了孩子们的游泳池。几个小孩在里面嬉戏,消除热带的酷暑。大一些的孩子便没有了这些保护措施,直接把整个洞里萨湖当成了他们的游泳池,孩子们把水中的沙洲当成了他们的据点,一会儿冲入水中捞出几个贝壳,一会儿回到岸上相互之间炫耀。水面与沙洲变成了他们的乐园,光滑和黝黑的皮肤是洞里萨湖的水与阳光打在他们身上不灭的烙印。 在我放眼湖面环顾四周的时候,一条小船飞速接近了我们,在我们船上大多数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瞬间,一个十来岁的女孩从小船上飞身跃上了我们的游船,动作矫健轻盈,全船一阵惊叹。小女孩面不改色走到我们的面前,将手中塑料提篮里装着的饮料和水果向我们兜售,易拉罐饮料4000瑞尔一个,皇帝蕉3000瑞尔 串,大约相当于人民币7至10元左右。价格虽然不算便宜,但是因为女孩动作的惊险和中文的流利,同船的游客们对她颇有好感,于是纷纷购买。导游告述大家,这种飞身上船的动作他们称之为“跳帮”,要掌握好两条船速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不过湖上的孩子们由于从小生活在船上,因而习以为常了。女孩在我们船上做完了生意,对大家挥手说“bye bye”,然后又以敏捷的步伐跳上她们的小船,并再次挥手作别。 在水上寻找生计的孩子还有很多,有孩子坐在铝盆里面漂在水上寻求施舍,很是可怜;也有孩子脖子上缠着蟒蛇与游人合影,其笑容可掬,热情大方,很是可爱。这一汪碧水,可能限制着他们活动的空间,但也给了他们成长与生活的舞台。 落霞里的感动 突然间觉得波浪大了起来,船顺着河槽j中入湖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宽广无边的水面。洞里萨湖,这就是洞里萨湖。风从湖面刮来,浪花起伏、船身摇荡,湖面宽阔,天水相连。除了近处偶尔有一两只游船兜一小圈以外,外湖区空空荡荡。凝望漫天的湖水,看着那空旷的水面,总觉得其普通的外表之下似乎蕴藏着某种秘密。 1 当地人在河堤上搭起简易的草屋★ 2 他们更多的时光其实都在水上渡过,船仿佛是他们另一个家★ 3. 4 .夕阳西下,霞光将一切变成剪影,就多了一份温柔,多了一份感动 ★★ 我们靠岸登上三层房屋高的平台,太阳正慢慢西沉。晚霞投射到过往的游船上,让每只船都变成了梦中的风景。平台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静静地望着西边,看那一轮红日在云层的薄纱后面慢慢亲吻着水面。游人们举起照相机、摄像机拍摄着,面向太阳高举的双手,其状如同正在礼拜。无论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棕色皮肤,当你面对太阳总会生出敬畏之心,因为她是生命的源泉。 目送太阳落下湖面,我们跳上船返程,太阳虽然已经下去了,但天色却越来越美丽,原先那几朵白云在无声之间化作漫天的火焰。慢慢地我开始觉得发动机突突的节奏与绚丽的天空形成了共鸣,让天光水色在胸中汇成一股巨大的交响乐,惊飞的水乌和从旁边划过的小艇更是那固有的旋律中的一点飞白,挑动了心中那丝最敏感的神经。美丽的湖面!美丽的天空!有人拿出相机按下了快门,把静默着的游人们唤醒,于是快门声便响成了一片。 船老大看了我们一眼继续认真操舵,船老大的儿子这时已经不像来时那样忙着招呼游客,而是静静地坐在船头,眼光游离在湖光之间。我不知道这景色在他的眼里重复了多少遍,我只是想问一个谁也回答不了的问题:这样澄净的天空,这样斑斓的水色,会在一个懵懂少年心中绘出怎样的一幅图画? 而我看到的最美的那幅图画在我上岸之后立刻便到来了。我走上河堤满怀留恋地望着最后的 缕霞光,就在我准备收起相机的那一刻,一对恋人

【年份】2010

【期号】第2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