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跑早操,亲密接触陌生的埃及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0

【类型】期刊

【刊名】四川画报·旅游人文版

【摘要】二十几年来,我一直保持每天早上起床跑步的习惯,即使出国旅行也不例外。然而正是每天清晨那几十分钟乃至一个小时的时间,让我用最初的方式接触了一个又一个的陌生国度。今年的4月,我和交大EMBA的十几个同学一起出发到埃及、埃塞俄比亚以及阿联酋等国家旅行。整整5天的行程,让我得以对这些国家不同的美景、历史和文化背景有了充分的了解,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埃及。无比辉煌的古代文明和如今破败的社会现状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斗转星移,什么是沧海桑田。 撰文/余璐图片提供/彭建新 其余均为资料图片 第一天在埃及首府开罗,围绕酒店的高尔夫球场跑道“一二一”地跑早操,整个城市还睡眼朦胧地呆立在一片沙漠之中,温热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这和我在自家小区里跑步有截然不同的感觉,让我初次体会到了埃及式的荒凉和原始。这当中还有个小插曲,那天我认识了一个和我一样挺喜欢跑早操的日本女孩,她用“夹生饭”一般的中文和我交流对埃及的看法。她告诉我,“埃及人过着一千多年来从未改变过的沙漠生活”。的确如此,在史前文明消失后,埃及人似乎也沉睡了千百年,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世界文明的步伐。 开罗仿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街道没有几幢像样的房子,即便是酒店大部分也是破旧不堪,几乎所有的民居都是“毛坯”房,虽然早已投入使用,但墙面没有被粉刷过,砖瓦清晰地露在外面,有的房子粉刷了正面也算很对得起观众。据说这是因为埃及有规定,没有修建完毕的房子不用交税。街道上垃圾四处散落,没有看见一个清洁工在打扫,难以想象排名“世界七大名城”的开罗居然如此自我,如此骄傲地保持着这种“落魄、不修边幅”的流浪汉形象。同样,开罗的原著居民一看到我们,也会毫不羞涩地伸出黑黑的双手,说着半生不熟的中文要东西:“清凉油,清凉油:”在他们眼里,中国人早已淘汰了的东西还是他们日常生活里的奢侈品。在街上,随处可见臃肿的,蒙着黑色面纱的阿拉伯女人并不妖娆地闲散漫步,只露出一双显得有些茫然的眼睛,似乎没有任何展示身段的欲望和要求。由于治安不好,开罗的街道上有很多扛着枪四处巡逻的警察,让人顿生不安全之感。 埃及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充满了未解之谜。一般认为,它是公元前2600年左右,由法老哈夫拉下令修建的,据说当时正在修建哈夫拉的金字塔陵墓,当工程快竣工的时候,哈夫拉亲自来巡视,结果发现自己的金字塔规模比其父亲胡夫的金字塔逊色许多,_丁是下令工匠们为自己修建座体现其威严的雕像,工匠们发现在工地的东北方向有一座开采石料剩下的山石,便决定以之作为原料,修建一座狮身人面像,狮身体现的是哈夫拉的伟大和尊严,而雕塑面像则按哈夫拉本人的形象来雕刻,这一设计得到了哈夫拉的同意,于是在他的金字塔前面便矗立起了这么一座神奇的建筑。公元前1400年,埃及法老图特摩斯四世在狮身人面像的前爪附近立了一座石碑,碑文中有“哈夫”的字样,由此人们断定,狮身人面像确是为纪念哈夫拉法老而修建。 埃及法老 博物馆里面的埃及法老塑像,胡子的长短代表权力大小,头顶是蟒蛇头造型。右图为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妻子(在下面)。埃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拉美西斯二世,20岁继位后,掌权达67年,膝下有上百个子女,他活到96岁时才去世。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其执政时期也是埃及新王国最强盛的年代。在位67年,拉美西斯二世为埃及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妻子与他在起,但明显小很多,说明那时的埃及男人地位是很高的,当然,现在的埃及男女平等了很多,但主要也是男人工作,如果丈夫收入稳定,家里衣食无忧,很多已婚妇女是不出来工作的。 亚历山大城市的模型图 亚历山大城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部,是埃及第二大城市,也是埃及和东地中海最大港口。该城建于公元前332年,因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埃及而得名,是古代和中世纪名城,曾是地中海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东西方贸易中心,有诸多名胜古迹。亚历山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地中海新娘”。图为博物馆里的旧时亚历山大城市的模型图。埃及古老的工具 博物馆里还陈列有古代埃及的各种木制、皮革制和麦秆制的生活用具,啤酒、葡萄酒、水果、面包、肉、蔬菜等食物,纺织机模型,犁、锄、镰等农具,棍棒、投掷器、斧、弓、箭等武器,竖琴、七弦琴、横笛、鼓等乐器,水平器、笔、调色板等文化用品。 我们接下来就去参观最著名的吉萨金字塔。吉萨距离开罗很近,我们的旅游巴士从尼罗河的桥上驶过,尾罗河没有想象或电影中的漂亮,一点也不起眼,也许漂亮的地方不在此地,因为尼罗河很长,流经领域很广,它在埃及境内全长1500公里,在境外全长6670公里,上为地中海,右为红海,据说有的旅游团乘船游尼罗河,白天上岸观光,相比之下,我们的行程可不太“浪漫”啊。沿尼罗河边有些村庄,一些村民头顶容器在河边取水,倒另有一番风情。 没有多久,我们便到了吉萨,心情有点激动起来,金宇塔熟悉的身影进入我们的视线,远远望去,三座不同大小的金字塔安详地坐落在撒哈拉沙漠上,天空非常晴朗,万里无云,碧蓝碧蓝的,塔身在阳光的照射下,非常耀眼。走近一点,看见游人骑骆驼在塔边的沙漠上行走,构图有点接近明信片了,快快准备好相机。我们在附近的停车场下车,然后买票进入金字塔内部参观,三座金字塔按大小分别称为胡夫金字塔、胡夫儿子的金字塔,最小的一座没有听清,据电视台《问鼎世界》的节目中介绍,金字塔的塔尖都对准了天上的猎户星座,四周的棱角计算似乎也与圆周率有关,其建筑数据的准确令人难以置信。我们到的当天,只开放了胡夫儿子的金字塔,塔内有很窄的通道,倾斜很厉害,人必须弯腰90度才可进入,我们走到一半,没有看见陵墓之类的,有些边门北锁住,因为空气不流通,一顿觉气闷难取,没走完全程使匆匆退出。近距离观赏,金宇塔是灰暗色的,砖块的堆积从平面看呈三角形,从立体的角度看是四个三角形形成的方锥形,砖是石砖,体积很大,据说在古埃及动用了大量的奴隶,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搬运和凿形。近看砖石堆积不算很整齐,参差相间,与远看的轮廓和棱角相比有些逊色,至于塔中涉及的许多数学数据和神秘的传奇故事没有在现场听到针对性的讲解,只是自己原来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知识而已,本来是带着很多问号去的,但导游的兴趣似乎不在讲解,而是忙于兜售商品。 接着我们在金宇塔附近拍照留念,在三座金字塔之间不断地变换角度,周围的沙漠上有许多当地人牵着骆驼走来走去,还有身着异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一位漂亮的西方妇女买了一张阿拉伯头巾戴在头上,很具异国风情,我们也尝试了一下白色的头巾用彩带折出特有的造型,那感觉好不新奇。一些骆驼的主人找到我们,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们骑上骆驼。骆驼起身和蹲下的时候前倾很厉害,要牢牢地抓住手中的把柄,许多人发出尖叫声,待骆驼四脚全部起立后,发现一下子高了许多,和站在沙漠上的人说话似乎隔了一层楼,接下来的构图当然是最具长期色彩的。碧蓝的天空下,有阳光照样下的金字塔,塔前有我戴着阿拉伯头巾骑在骆驼上挥手致意的笑影,应该是不错的背景和造型吧,不同的角度都来一张,千万不要拍得遗憾带回家,拍得尽兴,才很舍不得地从骆驼背上下来。 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同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 埃及壁画和雕刻 埃及有很多色彩依旧清晰的壁画(也只有在如此干燥的地方才能保持4000多年的缘故吧),让我们很震撼。4000多年前的壁画竟保留直今,且色彩还如此鲜艳,非常难得。上面那些通顶的象形文字和图案仍然清晰可见,那些栩栩如生、神色端庄的法老雕像,那些刻在墙垣上精美的浮雕和鲜艳的彩绘……让我不得不为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折服。这是埃及人的财富,埃及人的骄傲…… 方尖塔 这是埃及有名的 方尖塔。是整块立起来的,无任何拼接成分,对当时的建筑水平而言是一种挑战。方尖塔是古埃及特有的一种建筑物,四方柱形,用整块花岗岩凿成,通常是两支相对耸立在巨大的庙殿门前,作为崇拜太阳神的象征之一。现存埃及本土的方尖塔中总数已不超过10根,而且多为单根。可是,在罗马帝国时代流失

【年份】2010

【期号】第6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