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天堂里的光与影——摄影师杨国华的大画幅新都桥
【类型】期刊
【刊名】四川画报·旅游人文版
【摘要】撰文/袁亮摄影/杨国华 “摄影就是享受一种过程。有时候,过程比出作品更有吸引力。”杨国华就是这样一位喜欢享受 过程的摄影师,有趣的是,他还把这一过程延伸到了摄影的起点——相机。你相信吗,杨国华自己造了一台成都乃至四川独一无二的全手工大画幅相机,并且扛着它拍遍了新都桥的山山水水,充分享受着摄影的乐趣。 “摄影就是享受一种过程。有时候,过程比出作品更有吸引力。”杨国华就是这样一位喜欢享受过程的摄影师,有趣的是,他还把这一过程延伸到了摄影的起点——照相机。你相信吗,杨国华自己造了一台成都乃至四川独一无二的全手工大画幅相机,并且扛着它拍遍了新都桥的山山水水,充分享受着摄影的乐趣。 时间回到1989年,那时候的杨国华还是一个标准的摄影爱好者,拥有一台135相机已经非常高兴,有空就跑到成都周边拍照片。1992年,他又徒步穿越川藏北线,第一次目睹了西部山水的壮美,用镜头记录了沿途所见的美景。 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向发展下去,也许杨国华会成为一个比较出色的业余风光摄影师。1996年,一次偶遇改变了杨国华对于摄影的理解。 当时他带着他的135相机来到四姑娘山拍摄,遇到了一位扛着大画幅相机的摄影记者。当他看到这玩意儿拍出的照片之后惊呆了:世上还有还原性和清晰度如此高的相机! 从那以后,他被这个“庞然大物”迷住了,到处查阅相关资料,甚至突发奇想:何不自己造一台? 杨国华本是一位钳工,有着高超的手工机械制作技艺。经过一番研究,他竟然真的折腾出一台全手工制作的大画幅相机:在1毫米厚的光学玻璃上手工磨制出来的取景屏,其细度不亚于那些世界名牌;手工制作的相机皮箱,能承受- 20。C到60。C的温差:用不锈钢制造的脚架,轻巧实用;他甚至还自己做了一台照片放大机。 扛着这台“杨国华制造”的全手工大画幅相机,杨国华来了一次试机之旅,拍回了一组“藏区风情”。照片洗出来,他感觉效果跟他以前看到的大画幅相机拍出来的差不多。后来,他又重新组装了一台“外观更漂亮,细节更到位”的大画幅相机。这个制造相机的过程让他从另一个层面上真正体会到了摄影给他带来的快乐,“它令我在冰冷的机器零件中寻找到诗意和快感!” 这台大画幅相机,更令杨国华加深了对摄影的理解。他不再追逐世俗里的喧嚣与浮华,而是沉下心来,静静地通过取景器捕捉自然风光中的光与影的变幻流动,让它们在底片上渐渐显影,凝固,定格。 在杨国华的众多摄影作品中,有一组新都桥的照片得到业界好评。并不是夕照金山般的热烈,也没有霜浓时分的华彩,雅拉神山透散着冷洌的光芒,亿万年风蚀形成的褶皱清晰可见,金碧辉煌的塔公寺金顶反倒成为了陪衬;晨曦照亮了村庄旁边的树林,勾勒出一树树剪影,光线细致到每一枝树叶都光芒闪烁;树萌里,马儿低头吃草,远处,有淡淡的炊烟……安静的场景,柔和的光影,乍一看有些平淡,但细细品味,你不得不承认,照片定格的确实是典型的新都桥风情,在这里,光与影的变幻,景与色的融合,得到了最细致的体现。 新都桥,一个正在被炒得越来越热的地方——“光与影的世界”“摄影者的天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新都桥是进入藏区的完美开篇。 从成都出发,过雅安,翻二郎山,经康定城,越过海拔4290米的折多山垭口,我们就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藏区。阳光照耀着远处青山,在平缓的山坡上,我们清晰地看到巨大的四个白字:康定情歌。顺着弯曲的31 8国道极目往下,群山之间有一片平地,那就是新都桥。 新都桥平均海拔3200米,对于初上高原的人来说,这个海拔高度还可以接受。而高原的独特环境,又让它拥有丰富的色彩和变幻莫测的光线,青青草原,野花盛开,绵绵高山,起伏不断,路边,时不时闪现一处处藏寨,黑石筑成的房屋,在阳光下闪烁,房前屋后总有一片片树林,远处山坡上,五彩经幡成片成林,在风中飞扬。阳光和白云是美丽风景的主宰,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安静等待,总会捕捉到阳光倾泻、天地焕彩的那一刻。 新都桥的四季,有着不同的色彩,春天一派新绿,夏天是鲜花铺陈的五彩,秋天的红叶浓墨重彩,到了冬天,白雪终将一切热闹覆盖。似乎在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大批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做短暂的停留,拍一些看似热闹的照片,便心满意足地离开。可是,谁又能真正静下心来.欣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一般的新都桥? 杨国华怀念的是很久之前的新都桥。那个时候,公路上没有这么多汽车,牛羊悠闲地在路上散步,草地上盛开着不知名的野花,山坡上没有刺眼的电线杆和高大的机塔,如今,这些冷冰冰的东西已经将风景残忍地分割。那些年,他一次次来到新都桥,走进那些不知名的村寨,流连于每一个河流拐弯之处,登上山坡的最高处,静待光线将眼前的一切细细勾勒,又在瞬间转换,“美丽的风景总在那里,拍下来很容易,但是要出好作品,还需要自己一次次去感受。” 有时候,他一个人驾车来到新都桥,随意走走,寻找不一样的拍摄角度。有时候,他会约上三五好友,在某个地方呆上几天,守候最佳的光影。在高尔寺山黑石城山顶,凛冽寒风中,为了守到夕阳下的贡嘎主峰全景,他和朋友只好在车里呆着,相机和脚架就架在车门边,一旦光线适合,赶紧跳出车来拍摄,就那么一会儿工夫,手指就会冻僵。 说到这么多年来新都桥拍摄的体会,杨国华觉得有两点可以与摄友分享,那就是“快与慢”。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在新都桥拍照片,一定要“快”。不少人在拍摄时觉得拍得很清晰了,但照片放大后发现都是虚的,这是因为高原上云层厚,水蒸气多,光线的折射会发生一定偏差,所以拍摄时相机的设置要与平时不同,速度一定要快,不能用慢速快门和小光圈。 高原上的天气也是瞬息万变,有时候,几秒钟之内,云层大开大合,光线明灭未定,所以,一定要快。先对要拍的景色进行构图,然后安静地等待光线的变化,抓住最佳时机,眼疾手快地完成拍摄。当然,最重要的是一点,一定要用脚架,不要相信自己手持相机的稳定性。 从拍摄心态上来讲,一定要“慢”。新都桥一步一景,好像很容易出好片子,其实照片的好与坏,与光与影有很大关系,它需要耐心地等待,等待最佳时刻的光线。多数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又怎能留住新都桥最美的一面? 新都桥之五连拍 套用一句用滥的话,一千个人的镜头里,总会拍出一千种新都桥的美。这里我们只为读者推荐几个值得一拍的点。五连拍,十连拍,新都桥美景其实永远拍不够。 折多山垭口:折多山垭口现在修起了观景台,高大的白塔,飘扬的经幡,会令初到高原的人连声惊叹。清晨翻越折多山垭口,运气好的话可以拍到壮观的贡嘎群山。离开垭口往康定机场方向走一截,可以拍“康定情歌”,这个算是人造景色,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照还是可以拍拍。 东俄洛村:这个村子就在从新都桥往塔公乡的路上。村子不算大,是典型的藏寨,星星点点散布着藏式的小楼,黄泥墙,木窗格,画着五彩花纹;房前屋后,总有几株白杨树。村间小道上,牛羊自在地散着步。炊烟袅袅升起,让整个画面动了起来。建议你一定要登上村边的山坡,居高临下,能将村子全景尽收眼底。你需要做的只是举起相机,从左至右按动快门,不管从哪个角度入画,都能拍出漂亮的照片。 塔公寺+雅拉神山:以塔公寺金碧辉煌的大金顶为前景拍摄雅拉神山,相信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必拍画面。雅拉神山的山形非常独特,简直就是古老的汉字中“山”字的直观写照。塔公寺那长长的超过一公里的转经墙也很漂亮。虔诚的藏民沿着经墙不紧不慢地走着.轻轻地转动着转经简,表情安详无比。这时适合拍摄人物特写。“塔公”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塔公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寺庙之一,有“小大昭寺”之称。寺庙周围有100多座造型各异的佛塔,构成了绝妙的塔林景观。每年7月中旬到8月初,塔公草原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耍坝子”活动,草原上野花烂漫,帐篷成群,热闹非凡。每年藏历6月中下旬,寺庙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和跳神活动。 黑石城:从新都桥沿318国道继续前行,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下山不久,公路左边有一个警务室,从旁边的路口左拐进去,走十来公里,就看得到黑石城了。说是城,其实只是山顶一些黑石垒起的玛尼堆。山顶海拔据说有5200米,这里是欣赏高原群山的绝佳地,既能看到雅拉神山,又能远眺贡嘎群峰。以玛尼石堆与经幡为前景拍摄贡嘎夕照,非常震撼。 草原:8月份的新都桥,草原上花开正盛,不想把婚
【年份】2010
【期号】第8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高分子复合模具的研制 作者:芦艾,田春蓉,王建华,李忠明,黄锐 年份:2001
- 2、生命清供 清赏松茂先生油画作品 年份:2012
- 3、读钟定强的油画 年份:1993
- 4、寓情于画--读张国平油画 年份:1997
- 5、曹阳油画作品选登 年份:1994
- 6、五彩海螺沟美景醉人间 年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