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而不取”集体无意识还是理性觉醒?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名】收藏人物

【关键词】 人类进步 自然科学 化学知识 化学元素 体验学习 衣食住行 日常生活

【摘要】2010年11月11日,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接受私人遗产小拍,一只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被一干中国人哄抬到516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可惜,这桩令人亢奋的大生意竟然在几个月后跑了单。并面临着二次上拍的命运。 据中拍协公布的《2010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公报》,2010年度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1000万元以上(含)成交拍品共有408件,截止到填报日(2011年4月30日),只有237件拍品完成结算,结算率58.09%,其余171件尚未完全结算或未结算,涉及成交额55.55亿元。其中中国书画120件,油画、当代艺术13件,瓷玉杂项37件,古籍善本1件。书画、油画及当代艺术、瓷玉杂项、古籍善本的未结算率分别为50.6%、43.3%、43.5%、100%。由此可以看出,国内艺术品拍卖的按时结算率非常之低。 “拍而不取”到底是中国人的“诚信危机”,还是所谓的“理性觉醒”?近年来,不少拍卖行在为其未知的拍卖业绩担忧的同时,还有个揪心的问题,就是举了牌的拍品能否顺利收到钱款,因为近年来迟付、拒付佣金或拍卖款的问题经常出现,“拍而不取”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年份】2012

【期号】第3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