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者之理想:申树斌绘画的人文主义立场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郝青松 

【刊名】世界艺术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摘要】申树斌的油画创作是在他的人文主义立场上展开的。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肇始于欧洲,其后成为推动启蒙运动的伟大动力,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构建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我们今天所谓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人文为核心的世界。 人文主义在今天遇到了新的问题。它曾经张扬的人性对自己的神化,即对启蒙主义的理性崇拜遭到质疑。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解构主义到文化研究都对建立在理性信仰基础之上的人的“主体性”进行了批判,力图揭示人与所谓“非理性”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依附的关系,颠覆纯粹理性对世界的掌控。这是谓后人文主义,在主张祛魅的人文主义之后主张返魅。中国的情况则要混乱和复杂很多。从来没有经历整体的启蒙运动,人文主义远未深入人心,而后人文主义的课题也已经出现。多元混杂的情势使得现实景观多少有些魔幻色彩,隐喻的叙事性散布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关系之中。因此,在中国以人文主义作为艺术的立场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但也因为如此,艺术具有了更多的挑战和隐喻性。放眼整个世界,今天的中国就像最大最刺激的冒险家的乐园,给艺术提供了极大的演绎空间。 智慧和勤勉改变了申树斌的人生,原来那个腼腆的外省青年如今身为北京高校的艺术教师。

【年份】2012

【期号】第3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