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坛上的天使
【类型】期刊
【作者】甘典江
【刊名】散文选刊·下半月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摘要】在我眼中,能够与蒙娜丽莎媲美的脸形,大约只有卡米尔了。 追溯一下,卡米尔的出处,应是一座著名的大理石雕像——《吻》,那个沉醉到爱情中的女主角儿。最早,我是在中学美术课本上见到的,20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处于美的冲动时期。由此,我记住了作者的名字——罗丹,法国雕塑大师。 前不久,我在地摊上买得一本《罗丹与女模特儿们的隐情》。初以为是本艳情小说,细看内容提要,才知是册严肃的著作——关于罗丹的传记文学作品,美国大卫·韦斯著,胡日健、李必禄、唐若水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详读几页,发觉文笔优美、细腻,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和浪漫的生活气息。 罗丹是19世纪世界最杰出的人体雕塑家。雕塑艺术,在古希腊时代,是对神的顶礼膜拜,追求崇高美;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神骈居,相互辉映;而在19世纪,思想启蒙运动为人性的呼吸开了一扇天窗,神,开始逃遁隐没,人,由幕后转入前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体,成为新的艺术语言和文化符号,罗丹正是先驱。他酷爱裸体艺术,狂热地爱恋着这些高于一切自然之美的肉体,因为她们能浇灌他滔滔不绝的灵感,并将其灵魂注入作品。 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样,肉体也能散发芬芳,有其绽放或枯萎的季节。
【年份】2011
【期号】第4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