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故事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徐菁菁 

【刊名】三联生活周刊

【摘要】“在回顾过去之前,也许人们需要一些时间” 这是冬日的博亚尔卡小镇。不到17点,天色已经昏暗。83岁的克劳迪娅·库德里亚肖娃要筹备一场下午茶。 她打发孙子安东去镇上买些点心,将橱柜里珍藏的茶具和那些不再闪亮但雕花依旧精美的银勺子取出来。她扶着壁橱,踮起脚尖试图将窗帘拉上。 库德里亚肖娃知道自己是这个下午的主角。她穿上合体的套装,满头白发一丝不苟地束在脑后,她几乎不笑,言谈举止都和眼神一样笃定。今年夏天,在基辅的一家画廊,库德里亚肖娃展出了自己从“二战”后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时代所创作的数百幅海报。其中的一些被私人博物馆收藏,另一些曾悬挂在许多乌克兰普通家庭的墙壁上。上世纪80年代,在节日里,她的作品曾被制成4米高的巨型海报,悬挂在“十月革命”广场上。 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她不再从事海报创作,再也没人要求她这样做。夏天里的那次展览是20年来库德里亚肖娃第一次公开展出自己的作品,她说:“在回顾过去之前,也许人们需要一些时间。” 20年间,十月革命广场早已更名为“独立广场”,顶端站立着守护女神像的独立柱取代了挥手致意的列宁雕塑。苏联时代的巨大喷泉被外国零售商修建的弧形玻璃顶棚所取代:年轻人从广场边熙熙攘攘的麦当劳里出来,就可以顺着地下通道走进横贯广场的三层地下商场里去。

【年份】2011

【期号】第51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