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莲的诗 点亮心中的灯盏(评论)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上官燕 

【刊名】青年作家

【关键词】 字形 近义词 句子 选择题 尾部 均衡 同义词 准备 搭配 后面

【摘要】上官燕 诗人是什么样子?写出好诗的人是什么样子?他(她)们通体明亮,发着光。这种光芒超越时空照耀过来,直接击中了我们的灵魂。青年女诗人银莲就是这样的人。她如同种子内部潜伏着一束束光,在自己诗的周围聚积成一个能量场。她用灵魂深处的感应,用燃烧的激情点燃词语,让每首诗都成为一个爆破点,强大的能量辐射开来,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天空和大地是她能量释放的空间,是她心灵自由驰骋的场所。一方面,她踮起脚尖努力去接近天空,接近遥远的光明。另一方面,她俯下身子贴近大地,努力去熟悉、了解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她正视每一个弱小的生命从土层中穿越而出,关注它们的生长。土地的播种、耕耘、收获,以及她在土地之上的奋斗、辛酸、喜悦,融进她的血液,她诗语的每一次呼吸都应和着土地的脉搏跳动。 银莲诗歌中出现的场景特别富有张力:一边是高高在上、广阔无垠的天空,一边是茫茫大地上穿行的小“我”,从而在诗中呈现出天、地、人合一的场景。天空作为一种感性的存在,成了诗人内心希望的象征。对天空深情地呼唤,是对高于自己所处环境的理想境界的追求。她在天空中飞翔,最终也是为了更深情地投入大地。 双脚站在大地上,手伸向天空,这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姿态。认识她的诗,首先从一双手开始。她用手去触摸,去给予。招一招手让诗的灵感来,挥一挥手让沉郁的气息飘去。一首好诗就这样开始了。手之后,是眼睛。她用眼睛看见蓝蓝的海,看见蓝蓝的天,看见天上的太阳、月亮……这样,在她的意境空间里就包容了大量的形象颗粒。“天空”、“大海”、“月亮”、“草原”、“河流”、“田野”、“果实”、“树木”,还有“父亲”、“母亲”、“孩子”这些暖意的形象在她的诗行中反复叠现。 她行走在大地上,寻找生活的源泉,不断溯源而上而后又顺流而下,从而形成了她所有的诗歌活动。她对不可知的灵魂进行挖掘和还原,力图返回到一个更为隐蔽也更为本真的生命世界中去。她的诗歌是灵魂放射出来的光芒,是激情四溅的喷泉,是火,是水,也是泪,让我们一旦走进去就能触摸到幸福或者疼痛。 她用汉字垒建诗歌的殿堂,又用诗语“砸响灵魂的门环”。她的诗有质有音,在意象与语句的短兵相接式的碰撞中发出震耳的声响。新近读到她刊登在《青年作家》2010年第5、6期上《靠岸》和《雪落玉树》两组诗,感觉十分强烈。《雪落玉树》这首诗感情炽烈,整首诗都燃烧起来了,也把人的情感最大限度地燃烧了起来: “天空放牧着白云/草原放牧着羊群/放羊的康巴汉子/去了哪里” 开篇一下子就把人的心抓紧了!天上白云飘荡,地下羊群奔跑,多么美好的生活图景,多么温馨的时光画卷,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盼。突然间灾难降临,震碎了吉祥的经幡,震碎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心。 然而,提到心眼儿上的痛彻还没缓过来,诗旋起的风更烈: “格桑花还在发芽/藏屋里煮着奶茶/煮茶的卓玛/去了哪里//书包跌落在路旁/课本散了一地/朗读的孩子/去了哪里”读着读着,头发似乎都要被诗风拽起来的感觉。那种一喷而发的冲击力真的可以涤荡一切,可以席卷一切。诗的情感振幅之大,撞击人心。一种来自灵魂的力量把整首诗举了起来! “春天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天空氤氲/大地在这一刻/睁不开眼睛/江河混沌翻滚愤怒迷惘/流水哽咽听不见清澈的歌声……”让生命长成一棵大树,让生命塑成高原上那凛然的浮雕,超越苦难,也是超越那海拔4000米的高度呀,超越大爱无疆的境界。 “漫天大雪之后/站起身你依然是雪山高高的脊梁/昂起头你依然是草原奔腾的骏马/蓝天里你依然是展翅翱翔的雄鹰/酥油灯下你依然是格萨尔王史诗不朽的神话……”天塌了,地陷了,中间还有一个大爱顶着天,立着地,这就是银莲诗歌塑造的生命时空! 银莲早期的诗,清新,明丽,得天地之灵气,有一种纯净、澄澈的气息。比如《走过一棵树》、《带着你的名字上路》等等:中期的诗情感充沛,想象力如枝繁叶茂的大树,以超强的创造力之犁独自在汉语的荒原中开辟耕种了一片诗之花圃,比如《出海》《听海》等等:近期的诗,感情沉郁。更具立体感,诗语更有质感和穿透力,比如《北风吹》《天堂草原》《响沙湾沙漠>等等。在诗歌的大漠荒原我们总能寻到她奔走的身影,神遇她多情的目光,捕捉到她独特的个人气质。 银莲的诗充满隐喻,富有弹性。记得西方美学家马拉美曾说过:“诗写出来原本就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测,这就是暗示……一点一点地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于表现一种心灵状态。诗应当永远是一个秘密。”正因为诗是一个秘密,这就使诗具有了神性。银莲就是为寻找这个秘密而来的人。她曾在诗集《那时风情》的扉页独吐心语: “诗歌的眼睛,让我看见生活转身的刹那:爱的伤,情的真,种子的力量,叶芽的伸展,生命如花,花开有声……”。她的诗里有一个隐秘、暗藏的密室,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从诗行中破译她的层层密码。 银莲的诗语是流动的,像水,像会唱歌的夜莺。 “让我用眼睛里的蓝捉住你/海在我们嬉戏的间歇/你逃向了哪里?/我要变成一只鸟儿/悄悄地靠近你……”(《听海》) “你说/喜欢看我/洗尽铅华的样子/我就把自己想成了/采桑的女子/素面朝天/纱裙在风里飘/打开小小的柴门/思念养大的蚕/在等待中结茧/你快来呵/解开我纯色的密码/爱是作茧自缚的过程/快乐是为你吐丝的片段/梨花细雨的清晨/我就是那采桑归来的女子……”(《采桑女子》) 我们读她的诗只能以神遇而不是以直视,才能直入她灵魂的深处。 银莲的诗大多呈现绿色和蓝色的底色,陶醉在大自然的原野中,她总能摇曳出最灵巧的绿色思绪;仰望天空,放眼大海,心灵蕴藏蔚蓝,她总能接通天地之感应。我们常常感到她的一首好诗信手拈来恍若天赐,实际上它早就潜伏在诗人的灵魂里,流动在诗人的血脉里。绿和蓝,不仅是她诗歌的色彩,更是她生命的色彩。 她把黄金般的诗意锻造进诗文中,又将深邃思考的声音敲打在字里行间。 “在遇见你之前/我荒废了所有的昨天/一张拒绝感光的胶片/对抗着时间/我把鲜亮的色彩留给你/我把生动的表情留给你/在你锁定快门的瞬间/我耗尽了长长的一生。”(《感光的胶片》) 一种时间感在全诗中回流,我们一下就能打量出她心灵的水位。诗的水位就是真实,就是思想,就是情感。有了真实,有了血气,就连那躺倒的诗歌都能直立起来,并且能够自由行走。 聚焦岁月的波光,燃烧灵魂的火焰,擎一盏诗歌的灯盏,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看,天空多高远,大地多辽阔,诗人依然行走在路上……

【年份】2010

【期号】第8期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