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彩色棉花遗传特性分析(英文)
【类型】期刊
【作者】王利祥 刘海峰 肖向文 庞志乾 宋武 鲁春芳 罗城 刘戈宇 徐吉臣 李小兵 李晓波
【刊名】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资助项】Supported by the Doctoral Foundation of Xinjia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West Light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CPY200802,Y12S22401);the Technology Support Plan to Xinjiang by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2008ZJ05)~~
【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揭示新疆主栽彩棉品种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5个白色陆地棉品种与2个白色海岛棉品种分别与5个棕色棉品种以及5个绿色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F2群体,统计其中符合孟德尔规律的群体数,并对所有F2代群体的单株纤维色泽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农艺性状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进一步利用SSR对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棕色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由细胞核控制,均由一对主效基因决定;棕色主要呈现显性遗传模式,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呈现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或隐形遗传的模式。聚类分析表明,新疆主栽的棕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的陆地棉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与内地的陆地棉关系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新疆主栽的绿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及内地的陆地棉关系均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棕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新彩棉11号的多态性最高,293-zm-2与新彩棉5号的多态性最低;绿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绿85多态性最高,新陆早13号与新彩棉12号的多态性最低。[结论]根据彩色棉遗传模式及聚类结果,可利用彩色棉与新疆本地或内地棉杂交,进行品质改良。此研究结果为彩棉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及深入研究的依据,并对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关联作图和彩棉色素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研究材料进行评价,也为加快彩棉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了技术保证。
【年份】2012
【期号】第3期
【页码】541-546,582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资源植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