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奇:美学的还是伦理的?

日期:2014.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景凯旋 

【刊名】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刻奇 美学 浪漫主义 伦理价值

【资助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东欧批判文学”(13yja752005)

【摘要】"刻奇"(kitsch)一词是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一个美学语词,意指将某种虚假的感觉世界视作审美。由于此词涵盖美术、音乐、文学、雕塑及建筑等不同艺术类型,并与工业革命、大众文化以及浪漫主义思潮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很难从单一的角度去界定。目前批评界存在三种主要观点:格林伯格及法兰克福学派从社会学角度,以美学价值为标准,认为刻奇体现了大众消费文化的特征,是美学不充分的表现;布洛赫则从美学角度,以伦理价值为标准,认为刻奇反映了浪漫主义思潮下伦理的贬值,是艺术价值系统中的邪恶元素;昆德拉同样从美学角度,以经验理性、多元价值为标准,认为刻奇反映了对伦理价值的过度追求,是人类境况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而无论将刻奇视作是大众文化的浅俗,还是现代艺术的唯美,抑或伦理价值的绝对,刻奇这个概念都无疑反映了当代文学艺术与虚假世界的深刻关系。

【年份】2014

【期号】第2期

【页码】145-152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