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州三号窑在陶塑史上的地位

日期:1992.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曾少立 韦卫能 

【刊名】南方文物

【关键词】 白毫相 匠师 陶瓷雕塑 阿难陀 金翅鸟 桂林 陶塑 广西 佛教艺术 佛经

【摘要】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本民族传统雕塑、绘画等艺术的基础上,又融进外来的文化及艺术。唐代时期,桂林佛教鼎盛一时,为桂林雕塑史上的黄金时代。那些不知姓名的雕塑匠师们在西山、骝马山、伏波山、叠彩山等处雕刻精美的石刻造像的同时,发现陶塑艺术较之金石雕刻更能充分施展自己的天才和妙技。随着桂林佛教的盛行,寺院、殿堂的大规模兴建,又成功地塑造出一批各具特征的佛教人物、动物群像。这些作品虽略有残损,但属原塑,无疑是研究我国唐代陶塑史难得的标本,其历史与艺术价值,是应值得重视的。桂州三号窑出土的雕塑艺术主要体现佛教艺术。经初步判断,可分为人物和动物

【年份】1992

【期号】第2期

【页码】100-102+131

【作者单位】桂林博物馆陈列部;桂林博物馆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