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音乐与凝定的雕塑
【类型】期刊
【刊名】名作欣赏·中旬刊
【摘要】“九叶诗派”的女诗人陈敬容与郑敏都善于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与中国诗歌传统、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混合熔铸,但两人诗作风格迥异,陈诗是情感丰富的流动的音乐,郑诗则更像富蕴哲理的凝定的雕像。 漫长岁月洇过,在21世纪回望前一世纪之初的诗歌星空,岁月淘出真金,“九叶”诗派的两位女诗人陈敬容与郑敏的光华不但没被磨蚀,反而愈显灿烂耀目。她们两人都善于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与中国诗歌传统、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混合熔铸,但两人诗作风格迥异:陈诗追求主观客体化,郑诗讲求客观主体化;陈诗多展庭院式结构,郑诗则多立高层式结构。 一、客观主体化与主观客体化的审美追求 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诗人对现实采取一种保持距离的综合审美把握,袁可嘉将其概括为“既坚持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主张,又保留抒写个人心绪的自由,而且力求个人感受与大众心志相沟通;强调社会性与个人性,反映论与表现论的有机统一。”身为九叶诗派的两片“绿叶”,陈敬容、郑敏20世纪40年代的诗作充分表征出了这一共同的审美倾向,她们对现实的剖析,远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派来得尖锐、深刻,她们都力图揭示生命的现状与本质,力图感性与知性交融,但值得注意的是两个人的审美追求还存在着细微的差别,郑敏主修哲学更重知性,追求客观物象主体化,相较而言,陈敬容则感性色彩强些,追求主观心灵客体化。
【年份】2010
【期号】第7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流动的音乐与凝定的雕塑:陈敬容、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审美差异 作者:许林 年份:2010
- 2、为爱落款:读蔡劲松雕塑有感 作者:杜文涓 年份:2012
- 3、流动的音乐与凝定的雕塑——陈敬容、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审美差异 作者:许林 年份:2010
- 4、流动的音乐与凝定的雕塑——陈敬容、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审美差异 作者:许林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