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人刘勃麟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熊寥 

【刊名】名汇

【关键词】 南北气候 淮河两岸 可从 主题雕塑 冷色调 地理分界 中间位置 感观

【摘要】有的人想脱颖而出,有的人则想大隐于市。也有的人费尽心机,就是想通过“藏于城中”而得到人们的关注。这个人叫刘勃麟,当代艺术家,成名作就是将自己伪装成隐形人。从北京的索家村、鸟巢,到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刘勃麟在自己的身上作画,然后,成为背景的一部分。他,“消失”了。 沉默的抗议 刘勃麟今年37岁,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后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之前的作品大都是绘画和雕塑。刘勃麟的第一个“隐身”作品诞生于2005年11月,那是一个以“拆”为中心的场景。红砖墙上黑色的大字:拆,歪歪扭扭的,外面还有一个圈。刘勃麟就站在这面墙的跟前,但是人们看不到他,他身上涂满了砖色颜料,成为墙的一部分。 “工作室就这样没了,想想当时,没有钱,没有工作,我就像是社会的多余人一样。”刘勃麟把这次创作当成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写照。那时,他所居住的北京索家村面临着被拆的命运。当时的索家村被人们称为“索家村艺术工作营”,聚集了中外艺术家140多位,其中不乏名望之士。对于刘勃麟而言,是他实现梦想的宝地。 但是开发商来了,艺术家走了。刘勃麟经历了一次“被消失”。这是他“隐形”创作的起点,“我想通过主题为《藏于城中》的照片在沉默中进行抗议;抗议艺术家们恶劣的生存环境,抗议社会对于艺术糟糕的态度”,刘勃麟说,“中国艺术家的处境非常艰难

【年份】2011

【期号】第8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