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和瞬间叙事——说昊光宇绘画作品展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作者】那新宁 

【刊名】美苑

【关键词】 开拓者 艺术思想 法国 意大利 艺术家 巴黎大学 潘玉良 欧洲艺术

【摘要】文/那新宇 老吴的画我知道,但不算了解。因为是同学,在一个画室画过画,谁有几把刷子还不知道啊。所以说多少知道。但也的确不了解。因为他一般不来教室画,自己偷着画。记得开学一起画写生,老吴不画素描,他用黑白丙烯画,甩来甩去,看着有点像波洛克,而且他画的很快,半天就一张。我一张没画完,他已画了好几张。这哪里是练写生,所以对他的画也颇不以为然。不过有时候,他弄得也挺有效果,但我觉得不是有修养的那种,画面有控制,能看出他不是要描摹,而是随着情绪在画,机遇性很大。我倒挺喜欢他那种自由度,洋洋洒洒,不累!这挺好。但我认为他还没到境界,我觉得,你要是自由,那要有精神厚度,而且技术精湛。象科柯希卡晚年风景写生,那才叫直抒胸臆、信笔纵横,你的视觉性要让人觉得完美。控制但不露痕迹,举重若轻,不能顾此失彼。展览中有一张女人体就是平时上课时候的油画写生,老吴用那种奥尔巴赫似的稠厚笔触,搅动色层,有一种.一挥而就的感觉。而且能看出他在画一种空间中、侧光下人存在的状态。这有些像贾柯梅蒂对物自体存在的探寻,有形而上因素。 我和老吴读书期间交往不多,有几件事让我对他印象深刻。其一,我和老吴初识不久,同学找工作,拜托我找老吴帮忙,老吴真的给办了。还说了一句话: “我这个人一般朋友说行,我就说行。”由此我觉得老吴江湖义气很重。其二,去他画室,迎门一上山虎,口咬一苹果,老吴很自诩地说,他很喜欢自己这张画,我有些惊愕。吃不完兜着走,这也可以!此后,我觉得老吴的画更着意于观念,而非绘画本身。其三,和老吴于同学家偶聚,烧烤在即,其竟煞有介事,写生烤炉,直至天黑。从此我觉得他对绘画还挺严肃。其四,毕业创作他用巨幅画布复制列维坦的风景画,然后于前景画几颓废保安,三米乘六米的画,三天基本完活!剩下三天,反复改一保安的脸,问其原因,说,画的太像解放军!而展览之时,他又在画室画了一幅工地安全生产的标识,一男子似笑非笑,头戴安全帽,然后左右改动,自言自语说,实难画像。可惜在展厅中,他还是没把这张画挂出来,看来老吴有时想不严肃也不行。不过我还真的挺喜欢这张画。机智而不失幽默。其五,毕业答辩大家神情肃然,可到老吴竟大大咧咧,说自己没看过什么书,只读过金庸的笑傲江湖与天龙八部,弄的满堂哄笑,至此我觉得他真的很痞。毕业之际,大家有惜别之意,可老吴一脸坏笑地说,电话就不用留了,以后没什么事就不用联系了啊。之后,各奔东西,真的就没啥联系了。直至老吴这次展览大连相见,老吴让我给他写点东西,我想了解一个人会更有助于了解他的画。老吴画中的观念特征,我觉得就是幽默和瞬间叙事。幽默不用说了,瞬间叙事我也已经在读老吴画时说了,只剩下就画论画,而对老吴画中寓意的理解,确是我的真情实感。 “展厅中,一幅大葱慵懒骄横,引人注目。老吴笑言,之所以画此大葱者,实欲书其名号于大葱上。此大葱端卧于画布中央,如睡梦罗汉泰然自若,猩红刺目日吴光宇。吾亦笑之,盖亦笑其所笑,或笑其所不笑。展厅角落,见其画一大梨旁一小梨,画风巨变,以流畅温情之笔触轻灵为之,似存温柔之乡,似醉夜光之熏。此画亦悄立角落,恐庸人有扰。昔王弼辩圣人无情论,以其圣人有情,应物而不累于物,扬名天下。盖吾辈俱非圣贤、故有情而累于情矣。吾之印象中,老吴曾画多幅葱郁繁茂之景致,然与普通自然风光之迥异者,则在其于景中置物。此物非纯就物言亦复指人。然此人亦无非一遣词造境之物也,故言为物!物者、景者、境者,孰其意属?吾恐醉翁之意亦不在山水间矣!吾见其画一学子涉水负重,直奔山林,渐入无人之境,无所惧焉。盖已越雷池,合伐登岸,孤胆之谓也!视题日勇敢之心,吾会然一笑。又见其画一红箱,或弃之荒野、或遗之墙外、或人见不顾视如落叶,而旅人何去?不知所踪!盖人惟一过客耳。来去行匆,所需者何物,或止为一箱,或浩如众欲,然终有所弃!苟为暂弃?苟为终弃?不得而知。不知老吴何弃?又观其画一人,着病装,取次花丛,行于人道!一人独病?一人独醒?盖病则病已。或可谓待到山花烂漫时,有人丛中笑。吾又见其画一厨师丛林苦读,厨师读书,老吴不读书!厨师读书所为者何?老吴不读书所不为者何?盖老吴知矣。又画一警卫轻车独至山野,作守望状,其受命而至?抑或自命而来?流连?偷安?不得而知。想老吴必又知矣。吾于展厅之中细心体察,老吴之画名,多有所题,亦有所不题。盖其题者实情真意切,如鲠在喉,耳提面命,不得不题。而其不题者则意犹未尽,恐观者先人为主,无有余味。待有心者默而识之,冷暖自知。吾常见老吴日常时中相机随身,于其有感处,则摄光取象,以资素材。可见其观念思绪多偏爱平中见奇,以小见大。恰如其谓吾,其不喜宏大叙事,更愿以点见面,以致无穷。常识之物,理所当然,亦有其不当然者。当然、不当然,在老吴见之则为自我与他者交流之契机。此契机于生活中旋即而没,而老吴立象存意,此或可谓之瞬间叙事。盖老吴乐此不疲者,实源其取之不尽而大有作为矣。当代艺术之主要叙事方式即为隐喻,诠释学大师利科曾予隐喻以精辟阐释,利科以一对概念剖析隐喻之产生即指称与指谓。指称者,对物之命名。指谓者,对物之判断。隐喻则发生于指称与指谓争斗之场所。吾见吴兄一画:一人于寒冬覆雪之日,隔岸观火。此岸背手冷观,彼岸纵火正欢。定睛细看,此岸静观者原为警察,此公法外开恩,姑且容之?抑或视若玩物,欲擒故纵?而彼岸者似不计天时,乘机而作,手舞足蹈,大有呼朋引类之状。盖执法者机关算尽,视彼岸者如囊中之物,暂且松绑何妨。而纵火者亦非不知险境,唯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待天时盈虚,严冬已过,事成燎原,大局已定,彼亦无可奈何矣。吾以为此或隐喻文化与权力系统。吾视其画名日浑河,盖近取诸物,远有指涉。吾读老吴之画全于私见,为文将成,未于老吴发一问,或自老吴而视之,如梦中呓语不知所云。而吾亦有南柯一梦之幻,此盖不守本业,妄言之患也。老吴之画作不一细举,其寓意韬晦,吾按图索骥,岂可中的!实断章取义,妄闻臆测矣。”

【年份】2010

【期号】第5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