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重彩画传统意象的缺失
日期:2015.01.01 点击数:0
【类型】期刊
【作者】韩典亮
【刊名】美与时代(中)
【摘要】我国的工笔重彩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已现端倪,经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唐代达到高峰。而松原文人画的兴起,使工笔重彩沦入了绘画艺术的边缘,甚至被贬斥为匠人之作。到明清重视绘画和教育,使工笔重彩有所发展,但随着西画的传入,对中国传统绘画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掀起"西化"与"国粹"的大讨论。由于西方学院式教育模式,教授素描写生和物理学的色彩知识训练模式冲击,从此奠定了从引入到目前国内艺术教学的基本模式。西方这种"重"写生,重"写实"的造型原则,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思维,以及大众媒体大力宣传,使得中国画,包括工笔重彩画中的"意象"日渐缺失,从而,在这大文化发展的环境里,给我们每一个创造者、欣赏者,留下了深深的反思。
【年份】2015
【期号】第4期
【页码】43384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相关文章
- 1、小小事特别多 年份:2010
- 2、默恋微凉(三) 作者:叶冰伦,李奥 年份:2012
- 3、哥特王子桃心殿(一) 作者:米米拉,TUVG Daisy 年份:2012
- 4、《海洋》:生命原本在摇曳中灿烂 作者:赵二宝 年份:2011
- 5、方文山写厌了情歌 作者:萧师言 年份:2011
- 6、传世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作者:杨弋 年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