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面塑艺术

日期:1987.01.01 点击数:18

【类型】期刊

【作者】何露 雪宫 

【刊名】今日中国(中文版)

【关键词】 谢灵运 乡土建筑 环境意识 审美意识 古村落 乡土文化 山水情怀 山水文学 古树名木 楠溪江

【摘要】面塑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主要采用可塑性较强的小麦精面和质地细白、柔软黏度大的江米粉为原料,分别掺进各种颜色,和成各色麦团,蒸熟以后,用手揑成禽兽鱼虫、桃李瓜果以及人物等等。如果在原料中加进蜂蜜,就可以使作品经久而不干裂,艺术效果更佳。据说,古代面塑最初是作为祭品;人们用面做成牛羊来代替牺牲,供奉神灵,叫作“花供”。历经演变,面塑真正成为艺术品供人玩赏,是在十九世纪末的清朝末年,当时在山东和河南的一些集市、庙会上,这些五彩缤纷的小艺术品被作为儿童玩具和装饰摆件来出售。而面塑艺术在民间流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创作流派,至今不衰,如清朝光绪年间(一八七五——一九○八年)的山东面塑艺人李朝训和他的姪子李俊兴等四兄弟,还有名驰

【年份】1987

【期号】第4期

【页码】25+23-24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