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低碳生活 打造低碳城市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应璐珺 

【刊名】今日科技

【关键词】 生活 浙江省 科技活动周 西湖文化广场 城市 杭州市 创新型国家 低碳

【摘要】素雅的青瓷魅力 北宋,盛于南宋,古代龙泉名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著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豆青、淡兰、灰黄等不同釉色。“哥窑”青瓷以瑰丽、古朴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层饱满、莹洁,素有“紫口铁足”之称,与釉面纹片相映,更显古朴、典雅,堪称瓷中珍品。 龙泉青瓷制作工艺与其他窑系烧制的瓷器之不同点在于,它以传统的器形、单一的釉色及精湛的工艺见长。由于受官窑的影响,与官窑器有很多相同的特征,如器形、开片等,在造型、线条与装饰上都以简练取胜。结合薄胎厚釉的工艺特点,用自然纹片作为装饰的特殊手段,是“哥窑”艺术典雅之美和古朴风格的根本所在。 这些不规则的开裂线条,自如流畅地在水一般的青釉上来回地穿插,大小、疏密的块面变化随着瓷器形体的起伏,相互分割的线条所产生抑扬顿挫的美妙韵律给龙泉青瓷增添了光彩和生机,以其纯真的原质美而博得世人的喜爱。 釉色是品评龙泉青瓷价值的要素所在。釉料配方的世代探研,施釉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烧制经验的长期积累,诞生了光泽柔和莹润丰满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粉青釉丰润肥厚,色泽幽雅,柔和如玉。梅子青则清澈透明,色调青碧,犹如翡翠。在几百年前,龙泉青瓷流入法国,倾倒了巴黎的达官贵人。于是浪漫的法国人即将其命名为“雪拉同”(因其青翠欲滴的色彩与舞台歌剧男主角雪拉同的美丽外衣颜色酷似)。于是,就有了英语字典中的Celadon的龙泉青瓷专用名称。我国古代开辟的海上“陶瓷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起,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处处都有龙泉青瓷的遗迹。 五代到北宋早期,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石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又是瓯江的重要发源地,所以不仅为制瓷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而且还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水路运输便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如此庞大的生产数量致使越州窑场无力承担,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龙泉窑便以担负这样一个“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本身发展的契机。当时,龙泉窑业初具规模,烧制青瓷技术已有相当水平。 青瓷从五代到北宋中期,龙泉…跃成为江南第一名窑。那些被无数人所吟咏赞叹的“秘色瓷”,也正是龙泉青瓷演绎它美轮美奂传奇的开始。 北宋后期到南宋,可谓龙泉窑的黄金时期,青瓷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而北方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争所破坏,瓯窑和越窑也相继衰落。到南宋晚期,由于北方制瓷技术的传入,龙泉窑结合南艺北技,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 南宋末期,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粉青和梅子青的烧制成功,巧夺天工,在我国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粉青、梅予青是公认的青瓷釉色的巅峰,它不仅意味着龙泉窑制瓷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本身也包含了更丰富的审美意蕴。南宋龙泉窑很多器皿的新造型都是传承古代青铜器演变而来的,如尊式瓶、鼎式炉等。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海宝主要拥有五大功能:一是信息咨询。通过海宝胸前的触摸屏,可以获知公共信息、引路导航等信息咨询服务。二是迎宾服务。海宝可以辨识来宾的方位、人数和行进方向,自动进入迎宾服务状态,采用中、日、韩、英、法、德等6种语言,进行问候和自我介绍,还能主动伸手向游客表达握手意愿,完成生动的握手动作。三是交谈互动。在海宝的引导下,可以与其进行趣味语言交流及问答。四是为游客提供拍摄服务。海宝身上装有摄像头,可以为参观者提供拍摄服务。五是才艺展示。海宝可表演多种舞蹈,还可主持节目,说故事讲笑话,演唱多语种歌曲。 在西湖文化广场现场,还有一群“钢铁机器人”赚足路人眼球。这些构思巧妙、造型庞大的“铁马”、“铁虎”、“钢铁战士”都是钢雕艺术品。它们用报废的轿车、占普车、自行车、三轮车等废旧钢铁做成。钢雕的原料一般来自废品收购站,废1日车辆、废旧机器切割报废后,艺术家再买回来,制成各种钢雕艺术品,倡导环保理念。人们路过这些雕塑,都驻足观看,被艺术家巧妙的构思所吸引,惊叹废零件也能变成艺术品! >>科技改变生活 今年的活动周积聚了众多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参展企业利用展台的形式展示了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网联网技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医疗器械等都展示在科技爱好者面前,为普通市民了解生活中的科学搭建了平台。 众多新奇的科技产品更是博得了广大朋友的青睐,让大家感受到科技的无穷魅力。诸如:浙江鸿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对日跟踪的风光热混合智能型独立供电系统”项目,在现场演示了风光热混合发电,吸引了相当多青少年的眼球;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现场展示的新技术节能型空分设备,深受几位国际客商的好评;杭州竟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车载便携式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受到了众多有车族的热力围观;浙江杭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呈现的援通居家养老呼叫系统,让到场的老年朋友觅到了佳音;杭州天宇环保工程实业有限公司展示的智能仿生水草,聚集了众多小朋友的关注…… 在广场上,一个水循环装置的模型,引来不少市民驻足“问津”。这是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用半年来的切身体会,验证了“利用雨水冲洗厕所”的可行性。 据中策“留住一桶水”小组负责人说,该装置是由该校几个爱搞创新的学生,经过反复摸索,设计出的一套雨水收集装置。设计原理很简单,用数根管子连接起屋顶、厕所和自来水龙头,还有一根管子通往地面,雨天时,雨水管流至储水罐,当雨水太多的时候,经溢流管流走,而当雨水不够的时候则采用自来水补水。现场的学生们提供了对杭州水量的调查数据,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常年70%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的梅汛和台汛季节,雨水来得快、下得猛、留不住,大部分水资源以洪水形式下泄东海。而中策职高屋顶加一个雨水处理装置后,半年来,为学校带来331吨的冲厕水,既节水,又环保。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为“低碳生活知识竞赛”的获奖者颁奖,并向企业、科技人员、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代表赠送了低碳生活科普丛书,科技企业代表宣读了《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倡议书。活动周期间,杭州16个科普基地,以及高校重点实验室,第一次免费向市民以及中小学生开放。杭州植物园、动物园、浙江传化大地农业科普基地、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实验农场等平时难得一见的科普基地、高校重点实验室,都将陆续的在特定时段向杭州市居民或学生免费开放。 各地科普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缙云县>>> 缙云县于5月14日正式启动科技活动周以来,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科普知识,努力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缙云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科协共同组织了主题为“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缙云经济转型升级”的活动。县农学会、医学会、护理学会、反邪教协会、食用菌协会、疾控中心等10余家单位和协会积极参加,上街宣传科普知识,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科普摄影协会整理了300余张图片,并制作了图板上街展览。科技大篷车开进社区,利用周末时间对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让大家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医学会的医生和护理学的护士上街免费为大家就诊、咨询、量血压等。疾控中心结合“防碘缺乏日”,通过发放含碘食用盐吸引群众,宣传防碘缺乏知识。科技特派员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带去农村实用技术,为大家答疑解惑。17日,各种科普活动走进乡镇,为广大农村朋友服务,鼓励大家科技致富。据不完全统计,参与科普活动的人数达到3000余人,发放各种资料3500余份。(李继新) 鄞州区>>> 5月28日上午,由鄞州区中河街道办事处主办、中河街道科协承办的“2010鄞州区中河街道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宋诏桥科普公园举行。鄞州区科协王荣方副主席、区科协科普科领导、中河街道科协领导

【年份】2010

【期号】第5期

【页码】52-54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