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江城小区开水房
【类型】期刊
【刊名】今日湖北
【关键词】 广场 博物馆 德意志民族 马克思 柏林墙 教堂 都柏林 恩格斯 历史与现实 共和国
【摘要】文·图/本刊记者廖武洲 “有开水房的地方,必定有一定数量的租住户;租住户多的地方,也一定有开水房。”最近记者进行“走近江城小区开水房”的调查时,一位经营开水房的老板说。 开水房的存在历史是伴随城市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尤其是大批农民工进城后,开水房便成为快速增长的一个行业。有一个小区,一度开水房达到8家之多。 江城小区开水房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烧开水烧出的老板 叶先生是武汉市人。十多年前他下了岗,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他一时感到很茫然。当他听说从汉正街批发小商品卖,会赚一点钱时,就开始奔忙起来。可一年下来,他赚是赚了,赚的钱都变成了积压产品,这些产品中有一小部分至今还没有卖出去。 于是他又在所住小区开起麻将馆。开麻将馆需要一定的人缘,叶先生虽然人很好,但平常结交的大都是厂里的工人兄弟,只是下岗后偶尔打打麻将,麻友只结交了几个。因此麻将馆也只开了几个月,由于“馆业不兴”,最后只好关门了之。 生于武汉、长于武汉,武汉却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叶先生为此而感到苦恼。 这时有个朋友建议,在丁字桥有一个地方,两个社区之间夹了一个城中村,那里进驻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多,你何不去那里开个开水房? 他一听哈哈大笑了起来,说朋友小看他了。我堂堂的一个武汉人,去给那些进城打工的泥巴腿子烧开水? 朋友说,他本来想去那里开的,只是因为最近盘了一家小作坊,脱不开身,否则他真要去那里闹腾一番。于是朋友跟叶先生算了一笔细账,那里流动人口现在少说也有2000多人,即使一人一天只打一瓶开水,就有2000多瓶,每瓶的价格两毛钱,那一天就是400多元。 叶先生说,你这不是在哄小孩吗?你算的账只是毛利,成本呢? 朋友说,除了水要点钱、租住地要一点租金外,其它的基本上不需要什么钱。 叶先生说,那一锅炉水总是要煤、柴把它烧开吧,这笔成本你怎么没有算呢? 朋友笑了笑说,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城市建设大发展的时候,旧房要拆除、新房要装修,那些废木柴扔得到处都是。你印几盒名片,往那拆除的地方一放,会有很多人打电话找你去拖,你用得着买吗? 一席话,把叶先生脑瓜子里的那根不开窍的筋给扭转过来了。叶先生按照朋友的建议,先去丁字桥那个地方考察了一番,然后又去流动人口多的地方转了转,顺便也看了看烧锅炉的师傅,他的心底增加了底气。 不久,在丁字桥那个城中村,一台新买的1.5吨自动上水锅炉安装起来了。吉日开业那天,果然如朋友所言,当天就卖出开水近2000瓶,估算一下成本,除去水费、租金,当日净赚300多元。 叶先生按照朋友的建议,后来印了名片,送到很多拆除房屋的工地,果然烧锅炉的劈柴来源顺利得到了解决。有时电话打来好几个,叶先生只得请别人去拉。 木柴拉得多了,一台锅炉烧不完。叶先生心想,这里流动人口还在增长,何不再开一家开水房呢?于是他雇请乡下的一位亲戚来开了一家连锁店。 十多年间,叶先生先后买了8台锅炉,开了8家连锁店,日收入最多时达到3000元左右。 十多年来,叶先生靠烧开水,在武汉的闹市区买了房子,还买了车子,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烧开水的老板。 优质服务赢得了顾客 武昌黄鹂路湛家湾原先有三家开水房,现在只剩一家了。究其原因,除了租住户减少,还有就是在竞争中被淘汰了。 剩下的一家开水房现在常常门庭若市,有时打开水还要排很长的队。 为什么其他的没有生存下来,而这家却越办越兴旺呢? 记者采访了这家开水房的老板。 老板姓李,是河南人,他原先不烧开水,而是在外地打工。 这台锅炉是他的一个亲戚花5000元买的新锅炉。然而开张不久,亲戚得了癌症,后来就转给他了。他接手时,这个湾上有三家开水房。 谈及他的取胜之道,李老板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只知道要把水烧开,再就是开水房的门只要打开,我就守在这里。即使出去拉木柴,这里也要有人值班。这样顾客来打开水,就不用等,随打随走。 记者就住在这附近,为了印证这位老板的话是否真实,记者选择在下午4点左右去了那里。 下午4点钟,是打开水的空档。即使有人打开水,也不会多到哪里去。主人可以离开一会儿。然而,记者来到那里时,李老板却—个人静静地坐在门口。 记者故意找岔说,现在您没有放柴烧,水不开,能不能再添柴烧烧? 李老板说,我们锅炉上有保暖装置,你看外面都包了一层海绵什么的。加上现在是夏天,水是开的。 扭开水龙头,开水果然汩汩流出。 看来即使是打一次开水,尽管只有两到三角钱的生意,只要你认真尽心去做,也能赢得顾客,也能让你把事业做成功。从李老板的身上,记者看到了生意场上的竞争与生存之道。 在武昌青山区三弓路附近,是武汉科技大学主校区所在地。旁边是一个城中村,这里共有4家开水房。为了赢得顾客,有一家开水房把清洁作为他的首选。你只要去那里打开水,就会看到锅炉房的室内室外打扫得千干净净。水龙头下面专门用水泥做了一个水槽,只要有开水溢出,都会流到水槽之内,不会因此湿了地面。 在这样的环境里打开水,让人心情很舒畅。因此一些租住户大都愿意多跑一段路来这里打开水,这家开水房的生意比其他都好。 开水房开始移到边缘村 去年11月,有三家开水房从梨园东湖渔光村外迁,他们又到去哪里寻求发展呢? 去年东湖进行改造,这里的村庄都被外地一家公司征迁。原先这里有租住户1000多户,东湖渔光村被征迁后,很快被夷为平地,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区。 村庄被征迁,租住户都走了,开水房便没有了用武之地,也随之外迁。 现在随着城中村的改造,租住户大都搬到偏远的城中村去了。开水房也跟着一同进驻那里。 在汉阳墨水湖附近的一个城中村,现在租住户达到高峰时期,多达8000人。 这里除了一些新兴的旅馆、商店陆续开张外,开水房也应运而生。 王先生是最早来这里开业的开水房老板之一。 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王先生现在又新买了一台锅炉,他说他也尝尝开连锁店的甜头。 这个老板由谁来当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儿子现在无所事事,要不就会去搞歪门邪道。他整天为这事提心吊胆。 当他动员儿子当这个开水房的老板时,儿子说,这是老头子们干的活,我这么年轻,现在可以多闯闯,将来做点别的。 王先生说,你好高骛远,中专毕业后,一时要做这、一时要做那,什么都没做成。烧开水,你别看不起眼,但是个好生意,每天都有钱进账。再说,当你积攒了一定的资金时,你不想干了,那时有了本钱,有了做生意的经验,再来做其它生意,会顺当得多。 儿子在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下,终于烧起了开水。现在虽然辛苦,可每天都有收入,一个月能赚几千元钱,比在外瞎混强多了。口袋里有了钱,儿子内心不空虚了,王先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随着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完成,开水房将会逐渐退出主城区。因为在新建的小区,即使有租住户,也不会很多;再说新建的小区大都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等,开水房就派不上用场了。 责任编辑/涵墨
【年份】2010
【期号】第10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