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方能“多财”——艺术品投资杂说(4)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刊名】今日湖北

【关键词】 中国当代工笔画 新范式 湖北省 印染厂 图案设计 加拿大 艺术特征 作品 转变过程 河北省

【摘要】文·图,湖边客 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买到赝品。因此,要进行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活动,就必须练就一双“慧眼”,识别艺术品的真假优劣。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呢?只能通过加强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古董艺术品的相关知识。 在古玩行里,人们常说“懂得少的赚小钱、懂得多的赚大钱”, “见识多的人赚见识少的人的钱”。 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个收破烂的师傅在走街串巷时,遇到一位老太大要卖一枚拳头大小的石印章,上面刻了不少字,虽然他不懂印章上那些字的意思,但见印章雕刻精美,就花300元买来。这位师傅将印章拿到一个古玩店,店主看明白了印章边款的意思,估计是个文化人雕刻的闲章,又有一定年份,便用2000元买下。过了一段时间,有位日本人逛这家古玩店时看到印章,经过讨价还价花了2万元买走了。古玩店主就这枚印章一进一出赚了1万多元,心里很是高兴,可不久有位行家看到店主保留的照片后,告诉他,这枚印章是清朝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的作品,又是用田黄石雕刻的精品,价值在100万元以上。店主因此懊悔不已。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已难以考究,但故事里反映出的“懂得少的赚小钱、懂得多的赚大钱”,却是艺术品投资领域里的普遍现象。因而有人说,在古董艺术品收藏投资这个领域里,博学方能“多财”。 然而,古董艺术品数量、品种繁多,涉及到的知识浩如烟海, “博学”从何入手呢? 一、选择自己秘的艺术品门类 古董艺术品不仅数量、品种繁多,分类也相当复杂。—般依材质分为陶瓷、玉器、青铜器、书画和杂项五大类,进不了前四大类的统称为杂项,包括竹木牙角等各种材质的古董艺术品。 在上述每一大类里又可分为很多品种,如陶瓷类通常又可分为陶器和瓷器两大项,按历史年代可分为汉唐以前、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按釉色可分为单色釉、青花瓷、彩绘瓷,还可以按窑口分为官窑、民窑等等。不要说普通人难以掌握全部知识,就是陶瓷专家往往也只重点研究其中几个方面的知识,很难样样都精通。 因此,作为艺术品收藏投资者,—般只能重点选取几种艺术品作为自己的收藏或投资方向。 怎么选择? 首先,应该选择自己喜爱的或感兴趣的古董艺术品。古董艺术品之所以为人们热衷,往往在于它能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收藏投资自己喜爱的古董艺术品,至少先感受或者消费了它们的艺术价值,让物尽其用。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自己喜爱的古玩艺术品,人们学习知识时往往不会觉得枯燥,甚至也不会感觉疲劳,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应该考虑选择材质比较稀缺的古董艺术品,如金银等贵金属,宝玉石和珍贵稀缺材质物品等。“物以稀为责。”既然我们的艺术品收藏投资活动是以保值增值为目的,那就应该选择材质比较稀缺的古董艺术品,因为稀缺材质的艺术品自古以来就容易保值增值。 再次,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基础上,优先考虑选择具有一定实用性的艺术品,这可使我们既享受艺术品带来的精神愉悦,又充分利用艺术品的实物价值。 具体到古董艺术品的种类,既可以考虑文房用品(也称文玩),又可以考虑红木家具、玉器和中国书画等。 文房用品的范围其实相当广泛,除传统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外,还有笔格(架)、笔筒、笔床、笔匣、墨床、墨盒、镇纸、砚屏、印章、印泥盒、水滴(注)、水盂、笔洗、臂搁、帖架、文具箱等等,有些人甚至将书架、香熏、香炉、古琴、如意以及书斋家具等都列入文房用品的范围。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文化蓝皮书预测, “文玩”(即文房用品)已开始成为艺术品市场的热点。其中,经名人使用或收藏的文房雅玩更是藏家们追逐的焦点。如保利公司2009春季拍卖会上,—个清代黄杨木周芷岩制臂搁,成交价达到了22.4万元。同年,在西泠印社春拍中,一件有茅盾、姚雪垠名人等铭文的紫檀笔筒则拍出了38万元的高价。 对于初涉古董艺术品收藏的朋友,最好在文房用品这个大项里再具体选择两三种器物作为主要方向,由浅入深,先专后博,也就是先进行专题性收藏,力争成为系列,然后再逐步增加品种,扩大收藏范围。这样可以避免因知识准备不足而“打眼”,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二、围绕自己的收藏、投资品种,系统学习相关知识 所谓“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就是不仅要学习某一艺术品门类的知识,由近及远地追根溯源,搞清其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性,还要了解与这类艺术品相联系的“左邻右舍”的知识。 比如,学习文房用品知识,不仅要掌握各种文房用品的用途、来历和演变发展知识,还要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因为文房用品有各种材质制成的,包括金属、陶瓷、玉石、竹木、象牙、犀角等等,只有知道这些材料特性及其工艺特点,了解它们在不同时代的制作特征,才能够识别其真赝、新老、优劣。这就涉及到大量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广泛了解和学习。 有人曾在古玩贩子那里买到一对木器,长约30厘米,宽不足20厘米,高仅10厘米,形状类似茶几,但却小得多。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何物,买下后自称为“微型茶几”。后来,他通过请教行家和查找资料,他掌握了相关知识,发现自己捡了一个大“漏”:这是一对清代的黄花梨供案几,存世量很少。有位藏友知道后愿出5倍的价钱收购,他也没有出手。 三、多看实物(包括真品和赝品) 千万不要将学习理解为单纯的看书或学习理论知识,品鉴实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甚至是更重要的学习。因为我们要收藏真品,必须知道什么是真品;要防止“打眼”,也需要了解什么是赝品。书籍里的描述、包括照片,与实物还是有差别的,只有多看实物,特别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上手”揣摩,才能明确真品和赝品的细微区别。 看实物应该主要以博物馆、艺术馆和著名藏家的藏品为主,一般拍卖会的预展只能练眼,因现在有些拍卖会的拍品参差不齐、真赝相杂,不宜以他们的拍品做标准参考物。 看实物还要注意以交“学费”买来的假东西为“师”。一般收藏者开始收藏活动时,都可能会买到一些赝品,包括一些收藏大家和鉴定家也不例外,人们通常称之为交“学费”。看了赝品后不能一扔了之,而应该仔细研究,如果我们能从假东西身上找出其与真品的区别所在,由此洞悉作伪者的手法,避免再次“吃药”,那这“学费”就没有白交。 四、熟悉艺术品交易市场 对于大多数收藏投资者来说,只买不卖,只进不出,不仅财力不允许,而且也很难获得理想投资收益。然而,什么时机买进?什么时机卖出?哪件藏品应及时抛售?哪件藏品要待价而沽?这里面大有学问。因此,收藏者必须熟悉艺术品交易市场,熟悉艺术品行情,这样才能把握投资交易的最佳时机,获取最佳投资效果。 艺术品交易市场通常分为两级市场,即门店、地摊市场和拍卖市场。熟悉市场必须经常到这两类市场去“泡”,掌握艺术品交易的知识和窍门。 跑市场,首先要学习选择成长性好、增值潜力大的艺术品种,逢低吸纳买进。有些集邮人士常常感叹,如果当年买几版猴票放到今天,该如何如何;有些收藏陶瓷的人士也经常后悔,上个世纪80年代,乾隆官窑瓷盘才卖几百元一个,可惜没买……其实,历史的机遇不可能复制,但新的机遇则可能等着你,如果能率先发现某种艺术品的增值潜力并收藏,就可能获得先发优势,从而给自己带来财富和乐趣。 跑市场,还要学会及时售出手中的艺术品。究竟何时出手自己的藏品,卖出理想的价钱,也是一门学问。当你投资的藏品,市场交易行情突现火爆,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大幅度的增值,而你又预计这段行情不久后将会回落时,就应该抓住良机,迅速将藏品出手变现。 对艺术品投资者而言,跑市场,既是学习知识,也是积累经验,同时也是让艺术品实现经济价值必不可少的过程。 责任编辑/钟诚

【年份】2010

【期号】第7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