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城雕

日期:2006.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金翔 

【刊名】检察风云

【关键词】 地方长官 招投标 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 艺术家 城市规划 雕塑家 中小城市 作品 招标方

【摘要】前不久重庆市的通远门遗址公园开放以后,市民谢先生反映城墙上的浮雕有些不妥。此浮雕记载,这里只发生过两次比较大的战斗,一次是宋末,蒙古军队攻城;一次是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城。但是这组雕塑中,攻城的却是盔甲整齐的官军。此外,城墙上“通远门”三个大字,按古法,应该是从右往左写,城墙上却是从左往右写,成了现代写法。对此事件,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城雕与其城市文化脱节的现象。的确,城雕作为城市公共艺术,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审美和阅读对象,还是一座城市文化情趣的直接反映。人们将城雕称之为“城市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使人看到这个城市内心最深处的灵魂,看到这个城市的成长历程,看到这个城市所特有的内涵。我们一提起《鱼美人》雕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大海和遥远的丹麦;一提起自由女神,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想到纽约……城雕正是在其强化物质内容,达到精神高度的过程中使自身具有了永久性。并不乐观的城雕现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地位不在于人口众多,而在于人口质量,在于产生了多少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一座城市的雕塑水平,也不在于建造了多少座雕塑,而在于建造的雕塑能否代表今天的文化意识、创造性思维和艺...

【年份】2006

【期号】第12期

【页码】58-60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