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的超越:中国油画造型语言的发展趋势
日期:1999.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刘少牛
【刊名】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油画传入中国以来,国人多仅停留于对其形式、语言、材料等技法上盲目地吸收。在讨论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时,只讨论民族性的形式、风格特点如何体现,而一直忽视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精神、民族造型特点如何在油画中挖掘、映带和张扬,致使中国油画长时间不能融入民族文化的大家庭中。中国油画要发展就必须冲破西方油画发展的模式,走再创造的道路:一、中国油画的美学指导思想应建立在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之上,以“天人合一”的观点来指导中国油画的发展,反对西方古典油画的再现性和西方现代派的一味强调主观表现的倾向。中国油画应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产物;二、在造型上应超越物象的束缚,以意象性为其造型特色
【年份】1999
【期号】第2期
【页码】132-134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相关文章
- 1、山·记忆·意象 作者:谢光跃 年份:2011
- 2、意象人物油画创作中的几个要素 作者:邓清明 年份:2014
- 3、关于中国意象油画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明 年份:2010
- 4、意象油画探索笔记 作者:欧洋 年份:2007
- 5、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民族语式美学探源 作者:宛俊勇 年份:2010
- 6、意象·“留守村落”创作随笔 作者:吴鹏举 年份:2012